59、第五十九章 入籍(上)(1 / 2)

永寧府與延恩府相隔不遠,延恩府作為從前的東都,交通四通八達,繁華非常,周邊的富庶州府很多。

延恩府的北邊與太原、新城二府交界,再往北,便是永寧府。

太原府是大周天子賜給次子漢王和三子梁王的封邑,在十五個府中算是上府,但是對半拆之後,和邊上賜給功臣新城府相比,也沒大出多少。

這麼一算,皇太子殿下直領的兩府,永寧府和太平府,卻是要比其他的大周帝胄、勳貴功臣的封府要大得多。

若是原來,黎垓一定會酸得不行,憑什麼大周皇太子向封邑施恩,永寧和太平二府沾了被賜封給太子的光,平白得了那麼多實惠,可是現在,他卻十分的慶幸,好在永寧府和太平府足夠大,能讓他們家能趕上這趟恩賞。

黎父前段神神秘秘地說自己找著了門路,可是連落敗的黎家都能知曉的消息,對很多其他人家來說,知曉這消息也不算什麼特彆難的事。

大周皇太子現有五子,兩子嫡出,其中皇長孫特受鐘愛,皇太子在南京順天府襄助天子署理政務,朝廷之中有口皆碑,不是黎垓埋汰交趾省,而是他們這兒雖然確實在這些年積存下來了不少財貨,然而和中原膏腴之地相比,還是遠遠不及的。

大周天子享有天下,皇太子地位穩固,整個大周未來都是他的,何必將這交趾省的封邑看得那麼重呢?

其中一條,眾人公認的,便是為了皇長孫做打算,幾年前皇長孫過五歲生日和今年皇長孫年滿七歲便出閣讀書,皇太子都特意在交趾封邑這裡賜了賞。

天子萬壽、皇後、太子千秋,大周國內有慶祝也就罷了,皇長孫連太孫都沒封,若是在大周兩京或天下封賞,那就實在太過了,小小孩童,再怎麼天潢貴胄,這樣的福氣也還是太大了。

這就便宜了交趾省的永寧和太平兩府。

消息靈通的人家便知道,永寧府和太平府百姓過的日子,是大越十五府裡過得最好的,大周太子直領,治事的官吏莫不儘心儘力,若是名聲傳到太子耳朵裡,便是越人,也有升遷入周任職的機會。

此番黎家能夠遷離延恩,黎垓也確實

出力甚大。

若是隻測漢文漢學,皇太子殿下其實沒必要開放那麼多入兩府的名額,而越人想要在兵法武功方麵有所建樹,難度比文試科舉還難。

交趾省的兵馬全歸各地都指揮使司負責,原先也和文官治事一樣,越人也能參與,可是自從有幾個州府掀起叛亂後,就純粹是大周駐軍於此了。

黎家能擁有離開延恩府的名額,還是因為他們家祖上發家前是行伍出身,家裡還留著幾本家傳的兵書和手劄,黎垓幼時也是讀過的,比他人在兵事這方麵要擅長不少。

所以在參與甄選之前,黎垓在考選類彆前頭,選擇了隨軍文官,這才在一眾人中成功脫穎而出。

同黎家一樣要去往永寧府為皇太子殿下效力的還有一些人家,路上永寧府的都指揮使司特意多派遣了幾隊人馬來護送他們。

黎家一家人窩在馬車中,後頭另有家中原本準備好的驢車拉著一些想要帶走的家當。

當年統治中原的原廷在各地都有養馬,大周承其遺澤,當年宣武帝未曾定鼎的時候,單隻南方,馬匹便多達十幾萬匹。定鼎後,原廷的另一處養馬地朝鮮國還年年向大周進貢良馬,舉國上下,足以用來組建騎兵的良駒或許不過五六萬,可日常交通用的馬就多得是了。

交趾省這邊,朝廷租賃給他們拉車的劣馬便是其中的一項善政。

馬匹自有優劣,可行路速度,再怎麼樣都是比人要快的。

黎家不是買不起馬,隻是延恩府府城不是尋常地方,貴人多不說,管控得還很嚴格,就連買馬,家中沒人有官身都是不許買的。

黎垓的二弟黎坦窩在他身邊——往日裡家裡是不允許他來打擾大哥讀書的,可是現在大家都在趕路,黎垓想看書也沒時間,正好陪陪家人——小聲地問:“大哥,是不是去了永寧府,你就不回來了?你要去打仗嗎?”

“你從哪兒聽來的這些話。”

“爹娘說大哥要去周軍裡當軍師,我偷聽到的。”黎坦回答起這個問題的時候,還頗覺自豪。

黎垓撓了他幾下癢癢,見二弟繃不住小大人似的臉了,才道:“哪那麼容易去打仗啊!”

他微不可查地歎了口氣。

與其說黎垓是大越死忠,

倒不如說,他是不忿自家的財產在周軍來臨後,便如流水般流失了。

當大周能夠帶給他更多的利益又不會與他最基本的不傷害鄉民的訴求產生衝突的時候,接受大周的統治忽而變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黎垓初步理解了為何替大周管理交趾省的朝廷官員裡,本地越人出身的文官們反而更加的兢兢業業。

若是真的有仗打,黎垓想了想,自己是願意的。

多好的建功立業的機會啊!

大周原先實行的是公、侯、伯三等爵製,後來打安南,將之化為郡縣後,便要論功行賞,終於將後頭的子、男二等爵也給補上了,雖然大周功臣授爵之嚴苛曆朝罕見,但是,安南都化為行省了,大周北境又一直與東胡殘部對峙著,想要立戰功,並不是不可能的。

然而,黎垓區區一個剛通過考核,能入軍中當隨行文官——低階的話,其實隻是文吏而已,黎垓是有自知之明的,天下人才何其多,怎麼可能誰都能一上來便驟居高位——也不可能讓他去做什麼重要的事。

黎坦有一句話沒有說錯,到了永寧府之後,他便要與家人彆離,先去接受隨軍文官要受的訓練,再進入軍營之中。

各地的駐軍直屬於朝廷,皇太子是不沾兵權的,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讓天子通過了在軍隊駐紮時期,文官們隨行入軍營處理一定的營務瑣事並教導普通士兵基本文字書寫。

而這種嘗試,也是前所未有的,於是乎,隻在人才最足的原兩京和太子統轄的兩府進行了人才篩選,居住在兩京的人,也得到了移居永寧府與太平府的恩典,這對於地方豪強中被強製遷府的人來說,是極有吸引力的。

從前行軍打仗,文臣隨行的話,基本上做的就是軍師、謀主的活,可是他們這一批人卻不是這麼回事,與其說是軍師,倒不如說是給士兵們找了個先生,然而他們又最起碼都是讀過幾本兵書的,真的要參預戰事,也不是不行。

黎垓在經過基礎的漢語雅言斧正教學後,就隨著自己的同批吏員們進入了軍營。

日子古井無波地過去,每月相隔半旬的模擬演練算是最有趣的活動了。

時間一直延續到乾聖六年的年底,大軍

突然接到了開春後開拔的命令。

因為周曆新年即將到來,而在軍中歡快起來的氣氛,突然再度警肅起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