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聖帝要禦駕親征,這是大周自宣武開國、諸王領軍後的頭一回天子親征,一應準備自然不能懈怠。
祁元詢作為皇太子,也正式得到了天子命其監國理政的權力。
皇太子需每日視事,掌天下諸司表文、四夷朝貢、缺員除補等諸事,由禮部、戶部尚書等共同進呈的監國事宜裡,已經草擬得很全麵了,天子過目之後便正式發了旨。
如果說祁元詢有私心的話,借此機會安插自己看重的人手,往朝廷裡摻沙子,在監國的時候做是最容易的——當然,也很容易被人發現。
作為一個地位穩固的皇太子,他覺得完全沒有必要這麼做。
也就是說,他隻需要按部就班地處理每日的朝政也就是了。
留守南京監國,其實並不是什麼問題。
在將南京的朝政都托付給皇太子後,天子便準備移駕北京,在正式出兵之前,他要在北京開始做戰前準備。
乾聖七年正月,天子移駕北京,皇太子於南京監國。
雖然天子同樣有命令人將天下奏章也送往陪都北京處給他過目,但是在他到達之前,負責這些事的還是南京的朝廷。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加上後勤一下調動了將近三四十萬的軍隊,祁元詢隔斷時間便要過目的相關奏章上,物資的花費就有些嚇人了。
可是這些物資還不能不籌措,否則的話,後勤得不到保障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
大周軍隊的軍服是統一製式的,由於上皇宣武帝一直在大力提倡棉花的種植,所以大周軍服“鴛鴦戰襖”長齊膝,窄袖,內實以棉花,非常保暖,從性能上來說,已經非常優越了。
鎧甲、鎖子甲、鐵網裙褲、鐵網靴等,因大周如今國力強盛,自然也都是供應充足不提。
作為一個強國,如今不過第二代天子的大周對軍隊還非常看重,各方麵物資保障充裕的情況下,軍隊的戰鬥力自然沒話說。
而且此番大周所調集的兵馬,都是在征南、征北、一些邊境地區的剿逆、平亂中曆練出來的,大部分都是見過血、上過戰場的。
監國處理政務之餘,還有部分空閒時間的皇太子,突然起了更詳細地了
解大周軍隊的興趣。
他又不是真的被文官忽悠瘸了,作為一個地位穩固的皇太子,繼承父祖衣缽,將軍權也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裡,是他得去學習的必修課。
雖然現在是他爹當家,但是,乾聖帝是個打仗的時候手下勳貴丟臉就要自己親征去討回麵子的實踐型帝王,總不能到了祁元詢這裡,他連大周軍隊的基本情況都摸不清楚吧?
詳細了解後,看著送到宮中的軍中行軍特製口糧,祁元詢覺得自己還是太孤陋寡聞了。
往日裡怎麼一直沒想到看看這些東西呢?
他相信即便是在王府的時候就協助父皇管理府中事務的母後,見到這些軍糧的時候,也會驚訝的。
事實上,軍中特製行軍口糧,和高階武將們就已經有些距離了——就算是在行軍過程中,主將、高階武將們能吃到的食物,也是比普通配比要好一些的。
他們都是如此了,更何況是皇子王爺。
當年天子還是藩王的時候,都不一定會讓王妃在王府中見到這些口糧,更何況是現在水漲船高,他們一家從王府搬進了皇宮呢?
原本看看軍中的糧草安排隻是祁元詢的一時興起,但是當想到了自己八歲的長子後,他又覺得,這是一個教育孩子的好機會,於是乎,就像任何一個負責任的家長那樣,皇太子將自己的長子喚了過來。
然後他又將除了年齡最小的東宮五皇孫外的其他皇孫都喚了過來,一起來現場觀摩體驗,大周的糧草到底是什麼樣的。
總不能指望這些長於富貴又沒有現代魂的小子們,日後自己也像祁元詢一樣突發奇想,要親眼看看軍中糧草吧?
不管是長子還是其他兒子,若是他原定的想法不變更的話,那涉及到軍事方麵是遲早的事。
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從認識軍糧做起。
至於皇後是怎麼知道的,隻能說祁元詢挑的時間太湊巧,正巧趕上皇長孫在皇後宮中問安。
母儀天下的皇後從做王妃以來就是宮中貴婦勤儉持家的典範,對兒子的這個突發奇想自然是很好奇的。
而觀摩軍糧其實也和糧食有關,是以祁元詢也就請母後也來掌掌眼。
讓人將不同的軍糧名稱標好,已經相應的軍糧作
用講解一番後,他便將軍糧帶去了坤寧宮。
軍中的軍糧,按照作用,其實有分日常配比、額外給付、行軍口糧及其他配比,以及最後可能斷糧時需要用到的應急口糧等等種類,當然,最後的應急口糧比較寒磣,還可能需要根據戰況自行取材。
被稱作“飧飯”的水泡飯(米是經過數次的淘洗曬乾的再製乾米飯)、硬鹽塊、粗布醋乾、乾豉等調味品,這是日常軍糧;開戰前為增強士兵們的戰鬥力會分配額外口糧,每日會多加一升米或麥,會有一定量的肉;麋餅、皺飯、雜餅等都是可以直接乾食的,這是行軍口糧。
從種類上來說,在祁元詢的記憶裡,已經算是非常的現代化了。
隻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除了最後的麋餅是用鹿肉做的,能夠讓士兵補充足夠的能量外,其他的行軍軍糧,隻能說飽腹感很強,但是和後世的現代化軍糧比,對營養的補充,說實話,祁元詢並不是十分的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