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的這些境外藩國,國內有人手的也就罷了,沒有人手的,便非常需要更多的人丁,這些人丁,光靠遠征軍可不成,所以大周國內的百姓到藩國來,都會有藩國給予的安置福利。
他們家——林從和二弟是沒分家的,家裡遭災的時候堂弟雖然已經是成丁了,但到底沒到自己頂事的時候,不說長輩們臨終前的惦念,就是他自己,也想著要和這個弟弟相互扶持,給家裡傳續香火。真要分開過,還得堂弟也娶上媳婦,開枝散葉,他們老林家不那麼勢單力孤的時候——分到了足有三百畝的田地,一人就是一畝。
這要是放在中原,得幾輩人才能攢下這麼多的家業啊?
林從個性老實巴交,這輩子能有這麼多田,比他們家遭災前還要多出不少,已經讓他心滿意足了。
可是很顯然,他的弟弟林放和他的個性截然不同。
而且……林從在床上又轉了個身。
前陣子,小溪村裡來了位“大人物”。
這位“大人物”也是個熟人,是他們從前的鄉人,諢名喚作王大。
隻不過王大和他們不一樣,他們是逃難後來到藩國的,而王大則是早早地離鄉加入遠征軍了。
王大的家裡很窮,家徒四壁不足以形容的那種窮。
他的爹是遠近聞名的爛人,最是好賭,又好酒,平日裡遊手好閒,終於將家業敗了個精光。
結果王大他爹有一晚喝多了,回家的時候被絆了一跤,自己拍拍屁股就死了,留了一堆的債給孤兒寡母。
王大他娘前些年也沒熬過去,他娘去了以後,為了安葬老娘,王大身上又是一筆債。
這人後來一狠心,便去官府報名,參加了遠征軍。
也不知他後來在哪個王爺的藩國那裡落了戶,總之回來的時候,已經是遠征軍的千戶了。
縱然藩國的千戶官放到大周本土,指不定要被降級成百戶、總旗甚至於小旗,含金量不夠,但那大小也是個官不是?
這王大回來是為他娘修墳的,當年他家落魄,就算他願意背上一筆債,也隻是讓他老娘不落到草席裹身這樣淒慘的境地裡去,那安葬的薄棺真是連被拜托做棺材的木匠看了都不落忍,還給他家免費又加厚了兩寸,又讓王大在他家好好吃了頓飽飯。
就是這兩寸和一頓飽飯,王大感念在心。
那時候他們鄉還沒遭災,王大厚謝恩人後,木匠他們家竟借此在府城買了兩進的宅子,又在村中蓄了好幾畝田。
後來王大走的時候,就引得村中好些年輕人心念大動,想著跟他一樣去搏富貴。
隻是家業難舍,就算自己能下得了決心的,也被家中長輩、妻兒絆著,沒能成行。
前陣子林從和林放去府城——鄭國到底隻是個藩國,不能和繁華的中原比,這裡的府城,放在中原,隻能算是個小縣城——竟又見到了王大。
這回見麵的王大比前些年見到的更威風,和宣懷府的知府坐在一塊談笑風生,而林家兄弟上一回見到知府這樣的大官,還是從中原過來。
他們都是正宗華夏苗裔,被分配到不同村子的時候,不僅府中衙門的吏員們齊齊乾活,就連府尊也和他們閒話一二,勉勵了幾句。
這要說王大有什麼出奇的地方,倒也沒有,就他爹那個爛賭鬼的模樣,更不能說是祖墳上冒青煙。
所以王大為什麼能發家?
還不是趕上了好時候,中原的朝廷支持藩王們出海立國,願意跟著一起走的百姓都有百畝良田,更何況是跟著一起打仗的遠征軍?
隻要能活下來,有戰功,那就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當初那些藩王們,為了讓更多的百姓參加他們組織的遠征軍,一個個封侯拜相的許諾都不要錢似的發,而事實上也確實有許多的人成功地享受到了這些拿命搏來的富貴。
就是他們當年鄉裡沒遭災,也沒少聽見地方官府做的“宣傳”。
二弟沒成親沒掛念,又正是年輕氣盛有闖勁兒的時候,也難怪會被激起這樣的想法。
林從想起上次在府城見到的王大,哦不,是王指揮使,更睡不著了。
今天雖然沒爭出個結果,但二弟恐怕不會那麼容易放棄。
王大來鄭國,指不定是這些藩王要組的聯軍真的要成立了,若是二弟一直死犟著不鬆口,該如何是好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