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 33 章(2 / 2)

皇貴妃 卿隱 8190 字 3個月前

嵐才人眼淚婆娑的看著她離去的身影,直至那道讓她心安的影子徹底消失在門簾後。

她知道,先前那時候,大概除了貴妃,沒人想讓她活。

而她也不是不疼惜皇嗣,但是她……也想活啊。

從產房裡出來,文茵吩咐人等天亮了就去禦膳房囑咐一聲,讓做些紅糖滋粑送永和宮這。

回長信宮的時候已是子時過後,正是萬籟俱寂的時候。長長昏暗的宮道上,夜風吹過樹葉簌簌的聲響,寒鴉不時赳鳴的叫聲,不時交錯的響起。

一路無話。

回到長信宮,於嬤嬤邊給娘娘解著發釵,邊唏噓的說道:“那嵐才人也是可憐。”縱是她對那嵐才人從來無感,可今日這遭還是讓她感到不是滋味。

舍大保小這種事情在宮外頭不是沒有,但是少見,畢竟婚姻結的是兩姓之好,若當真為了要後代子嗣而要了人家女兒的性命,那就不是結好而是結仇了,就是傳出去於這家的名聲也有礙,但凡是體麵人家都不會做這等損陰德的事。

可皇家不同,在皇家,皇嗣的性命遠高於妃嬪。

畢竟是龍種,將來少說了是王爺,造化大了就是天下之主。舍大保小在皇家就是常理,任誰也不能說半個不字。

“自己在裡麵度生死關,外麵的人卻在圍繞著皇嗣討價還價,連性命就在旁人的三言兩語中,如何能不可憐。”文茵上榻蓋了寢被,“她是想活,可外麵的人卻要盤算權衡她活下來的利弊得失。”

於嬤嬤心有戚戚焉。

“娘娘可是見著今個嫻妃模樣了?那真是滿麵的慈悲,滿肚子的刀槍。”她本就對那嫻妃沒什麼好印象,今個一遭,對方言行更是讓她平添了諸多惡感,“平日裡吃齋念佛裝的副活菩薩樣,慣會惺惺作態,今個可算是裝不下去了。”

文茵道:“涉及到自身利益了,她又哪裡能淡然處之。”

於嬤嬤囑咐:“娘娘日後可得小心她,往往這般的人物最可怕。”

等伺候文茵躺下歇著後,於嬤嬤也輕著動作出了內寢,回去安置了。

概因嵐才人的事鬨得,致她們被分了心神,倒將另一件事給忘了。直到翌日起床,乾淨的被褥讓猛地記起一事的主仆倆相顧失色。

至此,文茵的月事已經推遲至第二日。

“或許……晚間就來了。”

文茵這般說,不知是安慰嬤嬤,還是安慰自己。

偶爾有月份會拖上那麼一兩日是正常現象。

於嬤嬤也知道是這個理,也在心裡極力告訴自己一定會是這樣。

她去膳房熬了碗紅糖水,文茵也趁熱喝下。

從清早等至夜間,至梳洗完要上榻歇息時,文茵的月事依舊沒至。

“娘娘,要不咱……先報上?”

至此於嬤嬤已經不複清早時候的樂觀,說話的時候就忍不住往放置花剪的方向頻頻看去。

文茵揉了揉心口,緩解那有些失衡的心跳。

“暫不急。”要報上的話,那必然得嬤嬤再行那混弄月事的法子,傷不傷身這事暫且不提,就說嵐才人之前隱瞞懷孕一事鬨得滿宮沸沸揚揚,滿宮上下幾乎沒有不知其是如何混弄過去月事的。

如果她這再行此法,必然險得很。

想到這,文茵也不由苦笑:“那嵐才人何苦來著,非弄那麼一出。”

如今倒成了她的困擾。

“再等一日罷。”三日就是極限,“明日若不來……那再上報罷。”

元平十三年那會,她當時也是月事推遲三日未至,後來果不其然被察出有孕。

且不提主仆倆是如何夜不能寐的煎熬度過這一夜,養心殿的聖上也幾乎是一宿未眠。後半夜他乾脆去了勤政殿,讓人將朝服朝冠一並送來,打算天亮後直接從勤政殿去往那金鑾殿。

二十三日,恰好就是大朝會的日子。

他打算在今日,對元平九年的貴妃案重新定論。

卯正時刻,殿前響鞭三下,明黃朝服的帝王踏進了金鑾殿。

丹墀下方的文武百官分兩列上台階,進大殿,行君臣禮,山呼萬歲。

巍然高坐的帝王叫起,至此大朝會開始。

今日的朝會注定不同於以往,也注定了不會平靜。

“都察院禦史為朝廷監察機構,朕甚為信任仰仗,賦予大事奏裁、小事立斷之權。同時禦史身為言官,又肩負彈劾與建言之責,位高權重。”禦座上的帝王扔了京察折子下去,指證訓斥,“有官員出行,足足二十八人抬轎杠,聲勢如此浩大炬赫,爾等卻視而不見!又有官員放縱奴仆侮辱縉紳,爾等又聽而不聞!這就是爾等辦的好差,這就是朝廷的骨鯁之臣。看來這朝廷的言官怕是隻會禦前諍諫,所擔職責隻有諫言帝王,而無監察百官呐。”

朝會一開始,聖上就京察結果一事,就此發難。

眾朝臣雖都料到今日的朝會不會平靜,可如何沒料到聖上會率先對禦史發難,這讓他們無不心頭微微一凜。

被點名的禦史齊齊出列,稽首頓首:“臣等失察,殊負聖眷!”

“大梁律法,禦史犯錯,連降三級。”定下對他們的處置,禦座那日緩慢環視百官,“朕並非不知,每年地方官給你們當中的人,孝敬的那些年敬、冰敬、碳敬等不知凡幾。朕體諒爾等為國操勞不易,遂對此不聞不問。可朕以恕道相待,爾等可有做到問心無愧?每日可有過三省,為官者是否驕奢無道,是否重國體,惜人才,又是否恪遵不移聖賢之道?”

帝王視線掃過之處,文武百官無不繃緊心神。

這日的朝會從日出一直開到了日落。

朝會上,根據京察結果,聖上將三十餘名京官做降級或罷免處置。除此事外,駁正貴妃案也被搬到了朝會上重提。

這也是君臣雙方頭一回麵對麵正視這個話題。

從開始的針鋒相對,各不相讓,到中途散場,元輔調停,雙方態度緩和,再到最後的試探底線各自退讓半步,至此君臣雙方膠著了月餘的問題勉強算是得到圓滿解決。

朝臣同意不用貴妃二字定案,聖上亦同意不采用佞幸二字,雙方遂選用中間的詞,將元平九年的案子,定性為庚申案。

同時,朝臣妥協的還有,劃去本朝史冊上對貴妃的批語。,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