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鏡(1 / 2)

我不禁失笑。

小戴這幾天究竟都想了些什麼。

“沒那麼誇張。”我對她說,“你不要想那麼多。”

“我……我其實、其實也沒想……”

小戴仍舊止不住抽噎,司機用古怪的眼神看向我們。

司機是蔚先生手下的人,對我們的關係有簡單的了解,從來是個守口如瓶的人,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不問。原先小戴以為我和蔚先生是一對情侶的時候,他便不動聲色;如今說開了,他仍舊一如既往。

唯有此時有了異樣神色,大概是小戴的反應實在出乎人意料。

我勸了一會兒,小戴的眼淚總算停住,終於能言語順暢地敘述自己之所以這樣的原因——

“吱吱哥,你都不知道,我自從當了你的助理之後,一天比一天更喜歡你。其實我通過一嶼麵試的時候,閨蜜還來勸我來著,她說要追星就該遠遠地追,最好不要靠近偶像本人,因為一旦接近他們,夢想就會幻滅,畢竟真實的人是經不起推敲的。”

“但是我的夢想沒有幻滅啊。”說到這裡,她破涕為笑,“我到現在都特彆高興能做吱吱哥的助理。”

“自從做了你的助理之後,我每天都會都跟閨蜜說,天底下怎麼會有吱吱哥這麼完美的人呢:成熟、穩重、認真、有禮貌、智商高、業務能力強……還關心我們,遇到什麼事都特彆沉著,優點多到誇都誇不完。”

“太誇張了。”我好笑道,“是你自帶了濾鏡,才會覺得我優點多,其實根本沒有你想的那麼厲害。”

“真的有!”小戴見我不信,加重了語氣一遍又一遍地強調,“特彆、特彆厲害!”

“我也算在娛樂圈呆了一年了,的確見過不少人前人後完全不一樣的藝人,有流量也有大前輩,但隻有吱吱哥不一樣。吱吱哥本人比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好太多、太多、太多了。”

她執拗地看著我,想讓我認可她的說法。

我隻好衝她點了點頭,說:“那就謝謝你的誇獎了。”

小戴立刻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條縫。

“如果吱吱哥和蔚總在一起,是因為錢,那也一定有自己的苦衷。”小戴眼神堅定、語氣認真,“你肯定不好都說出來,所以我不問,但我知道、我知道……吱吱哥一定受了很多苦。”

說到這裡,她幾乎又要哽咽起來。

我哭笑不得的同時,感激於對她這絲毫不講道理的信任。

“謝謝你的理解,但我沒那麼辛苦。”

她搖了搖頭,過了一會兒,倏然語氣遲疑地問:“吱吱哥……你真的,不喜歡蔚總麼?”

我微怔。

小戴連忙擺手,解釋說:“我的意思是,我總覺得蔚總看起來、看起來是喜歡你的……至少他看你的眼神,和彆人都不一樣,他——”

“小戴。”她越說越不切實際,我終是出聲打斷,“蔚先生有想要結婚的對象。”

小戴頓時停住。

我輕歎,再度開口:“他有喜歡了很久的人。”

連自己都分不清是在說給誰聽。

這次,小戴久久不再言語。隔了半晌,保姆車行駛了一半的路程,她才用極低、極低的聲音說了一句——

“可是,我覺得吱吱哥對蔚總也不一樣。”

聞言,我遞給她一瓶水,隻說:“或許吧。”

但我並非喜歡依托感情的人。

偶爾有些時候,我會覺得自己沒什麼人情味兒。

說句不那麼謙虛的話,在漫長人生中,我其實從不乏追求者,從中學、大學到工作後,再到現在,數不清拒絕過多少人。

而我每次的答複,都如同模板一樣千篇一律——“抱歉,我現在還不想談感情”。

像這樣毫無新意的話,他人說出來或許是因為敷衍,我卻是真的這麼想。

大概是因為那時候足夠艱難,就連短期的渴望都簡陋至極,希冀著不必多富足,三餐和住宿有著落就是很好的事。這致使我實在沒有空餘時間,去考慮生活以外的事,更不敢輕易承擔另一個人的感情。

我尚不能對自己負責,又怎麼要去拖累彆人?

如今生活有了著落,心中仍是荒蕪。

正如小戴所說,我對蔚先生或許是不同的。

我曾經試圖尋找導致不同的原因,卻不能得出什麼合適的解答,唯一清楚的,是自己不會拖累他罷了——他不需要我的感情,也不需要我的負責,他需要的是一段快消式的關係,而我因此獲利,彼此之間仿佛一場交易。

哪裡用得著“仿佛”這種模棱兩可的詞。

的確隻是一場交易。

————

半個小時後,我們抵達了試鏡地點。

正如張導所言,這次的試鏡並非隻是走個過場。來試鏡的人不少,粗略一數約有近十個人,大多都在二三十歲左右,許多都是熟麵孔,時常在大熒幕上見到。

張導沒有優待任何一個人,隻讓大家等在休息室,然後依次點名進去試鏡。

輪到我的時候,已經是半個小時後。

我走進試鏡的地方,發現這裡被簡單布置成了高中教室的樣子,棚中間擺放了四張課桌和椅子,桌子上堆放著幾本高中的課本。

邊上,導演、編劇、製片人、投資方坐成一排,投資方有些麵熟,似乎是一嶼的人。

張導顯然還記得我,看見我時,眼神亮了一瞬。他拍了下手,一句廢話也沒有,直接進入了正題:“何枝是嗎,開始吧。”

我定了定神,闔眸又睜開,然後走到中間靠前的座位上坐下。

所謂無實物表演,多是靠想象。

棚裡沒有陽光,隻有晃眼的燈光。

我看向應是講台和黑板陳設的方向,透過時光,似乎看到了數年前陽光明媚的夏日,自己還是個青澀的學生。

沉寂的午後,高中的班主任利用班會時間,播放了熱血奮發的視頻。

那個年代不如現在發達,在偏遠的十八線小城市,並非家家戶戶都有電腦和互聯網,因此無論住宿還是走讀的同學,都未曾全麵接觸過外麵瑰麗變幻的大千世界。於我而言,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便是家長與老師的殷切叮囑、時常回播的電視節目、報亭裡的報紙雜誌。

那個時候,人還不知世上多是無奈的事,都以為有光會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