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珂板著臉道:“蘇麻妹妹不是我師傅的徒弟。”
韋小寶說道:“不錯,你這個見到漂亮女孩子就眼冒狼光的小白臉!小心拍馬屁不成,拍到馬蹄子上!”
鄭克爽被他一通排揎,險些氣得抽刀拔劍:“你!”
他問阿珂:“怎麼這個壞蛋也在?你們師徒是不是受到了他的威脅,不得不和他同路?”
阿珂拉住他說道:“不是的,他是師傅帶回來的,此事說來話長,讓我慢慢跟你說。”說著就拉住鄭克爽,兩人落在了後麵說悄悄話。
韋小寶見此情景,更是鼻子都要氣歪了。
九難師太見到自己的徒弟,跟一個剛認識不久的男子拉拉扯扯行止親密,恨鐵不成鋼的搖了搖頭,不過此時,她也沒有心情教育她。
中午找了一處小店休息,九難師太說道:“鄭公子,你也看到了,我們的情況正是自身難保之際,所以也不多留你,在這裡分道揚鑣。”
鄭克爽說道:“師太,彆急著趕我走,我看你們是一群老幼婦孺,又遭到韃子官府的通緝,正是需要人幫助之際,我這幾個手下,雖然不才,在武林之中也算是一流高手,所以是你們要去何處,鄭某可以沿途護送,相互之間也有個照應。”
九難師太咳了一聲,推辭道:“無功不受祿,我們不過是萍水相逢,怎麼好平白受你的恩惠。”
阿珂跟著說道:“師傅,鄭公子是個大好人,徒兒之前受傷暈倒,就是被他所救,鄭公子的手下既然個個都是高手,我們一同上路,也多了一些保障啊。”
九難師太目光一厲,看向吃裡爬外的徒弟:“你住嘴!”
鄭克爽向來是天之驕子,很少有被人這麼嫌棄,當時隻覺得十分尷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建寧一路上都好好扮演被挾持者的角色,甚少開口發表意見,這時難得開口,打破僵局,問道:“鄭公子本來要去哪裡?”
鄭克爽說道:“我正要趕往河南,看幾位也是性情中人,沒什麼好隱瞞的。天下間的英雄好漢在河南秘密召開了一個殺龜大會,我受人相邀,正要去那個盛會湊湊熱鬨。”
“殺龜大會?”
經過他的解釋,眾人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殺龜大會是武林人士打算聯合起來,對付大漢奸吳三桂而取的名字。
鄭克爽說道:“對了,不如幾位就跟我去河南,一路上好有個照應。”
九難師太一聽說對付吳三桂,頓時感興趣起來。本來已經打算分道揚鑣的,便又同意和鄭克爽同路了,要去那殺龜大會上看個究竟。
因為這裡都對她的通緝這麼嚴,根據經驗,越往南走官府的控製才會越鬆,並不是因為南方不是大清國的土地了,而是南方已經進入了軍閥吳三桂的勢力範圍。
吳三桂雄踞雲貴幾十年,早就成了土皇帝,朝廷鞭長莫及。
九難師太打算風聲過去再進京城。雖然她一向視吳三桂為頭號大敵,伺機找他報仇。但是,能借著他的威風逃避朝廷的抓捕,又何樂而不為呢。
漢人中的仁人誌士無不對吳三桂恨得咬牙切齒,因為要不是當初他臨陣倒戈,打開山海關的大門直請清軍入關,說不定現在中原大地還是漢人的天下。所以漢人視他為頭號大漢奸,當年如果沒有他投降賣國,滿清就不會那麼快坐擁江山。
而漢人們卻不知道如今的滿人皇帝康熙也正為吳三桂而發愁。
吳三桂擁兵十幾萬虎踞雲貴,開礦、煮鹽、鑄錢,還製造兵器,儲藏軍火,囤積糧食、委派官吏,每年還需要向朝廷要撥款助他養兵,朝廷的一半兒收入都進了吳三桂的腰包。
如果不撥款養兵的話,雲貴之地就會匪患橫行,威脅國家邊境的安全,他吳三桂安的到底是什麼心呢?
還有坐鎮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稱雄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這兩個人也不容忽視。他們三個異姓番王雄據雲貴粵閩,占鐵鹽茶馬之利,兼山川關河之險,說他們沒有不臣之心,恐怕三歲小孩都不會相信。
所以康熙一結束了南巡,親眼看到聽到地方早就被三藩侵蝕的情況之後,回京第一件事要辦的就是削藩!
太皇太後也已經在皇上回京的路上一同回宮。她自從康熙登基以來,就不願意參與國家大事。她是從順治的成長經曆總結出來的經驗,怕日後康熙長大之後覺得朝政被他這個皇祖母把持,政見不合之下,再養出一個對她積怨頗深的皇帝來。
不過這次聽到他可能要削藩,太皇太後立即從寢宮走了出來,親自到了乾清宮作出反對:“聽說皇上下決心想削藩?這個我不同意!”,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