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蠻公主47(1 / 2)

逢春[綜] 養心殿 5287 字 9個月前

有了山西商人捐款捐物的引領在前, 各省各地商會紛紛貢獻力量,共同給幫他們保家衛國的大清軍隊捐款。

康熙十分感動,現在誰還能說他隻是滿人的皇帝,這天下間捐款的漢人不是占了一大半嗎?百姓們盼著安定,盼著戰爭結束。如果說戰爭剛開始之時, 他覺得自己在孤軍奮戰力挽狂瀾,現在朝廷平叛就是眾望所歸。

康熙特地因此下旨:所有捐款的商會商人們朝廷沒有精力一個個去嘉獎,就讓地方官員去做這件事, 給予榮譽稱號的嘉獎或者是朝廷扶持優惠政策。

那日軍需官並沒有隱瞞這糧餉是如何籌集齊的,於是來源早就在軍中傳開。撫遠軍的將士們受了百姓如此大的恩惠, 那些有良知之人自然不用過多約束就不會再去搶百姓的一分一毫,而且所過之處, 力所能及時還會主動幫助百姓們,遠征軍在民間的名聲打造。

清軍這一邊軍民和樂,也不在分什麼滿人,漢人, 回人, 維吾爾人, 蒙古人。在中原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民族一向多種多樣,他們正創造著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團結。他們的共同目標隻有一個。就是早日平叛,好讓這天下人過上太平日子。

另一邊,吳三桂的日子就不會那麼好過了,他起事之前攢足了銀兩兵馬糧食,足夠支持他大軍幾十年用的, 滿以為這樣跟朝廷消耗下去,朝廷必輸無疑。到時候就算不能將江山整個吞並,也可以在長江以南立國。

吳三桂精於算計,他算足了錢財糧食和兵馬卻沒有算好人心。

王輔臣投降的消息傳來,吳三桂驚得張口結舌。起事三年多了,滿指望大旗一舉,天下響應,揮軍渡江,直搗黃龍。可是,打來打去,仍陷在衡嶽一帶。

正所謂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吳三桂後悔了,他覺得自己千不該萬不該,不該憑一時之意氣,先降闖王又降大清,更不該殺害了永曆皇帝,以致在天下人的麵前,弄臭了自己的名聲,現在後悔莫及。

吳三桂豎起了叛旗,打出了恢複漢家天下的名號,可是響應者卻寥寥無幾,不但降了清朝的漢人罵他。連前明的遺老遺少,也都指著鼻子罵他。弄得吳三桂起兵造反,竟沒有一個叫得響的理由。

吳三桂知道自己臭,所以一開始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到楊起隆身上,想利用“朱三太子”這個響當當的牌子,號召天下。可是,楊起隆不聽他的節製,自行其事,結果弄得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吳三桂覺得大清的江山這麼穩固久攻不下,一定是他們的龍脈還在的關係,早就聽說如果斷了關外的那條龍脈,清朝的國運便也會衰亡。

隻是一直弄不清楚龍脈到底在何處,吳三桂前些年費儘心思,除了那本作為正藍旗旗主遺物輕易到手的經書之外,其他的四十二章經無論他如何尋找都是沒有蹤跡。

現在看來,一是滿人太過狡猾,二是他們清楚的知道那東西對他們有多重要,所以才當寶貝一樣藏著掖著,必定不讓其落入外人之手。越是這樣難以得到,就讓吳三桂更堅信自己的判斷。

他再次命令自己的女婿夏國柱道:“一定要把四十二章經找到!不惜任何代價!”

而近來自從周培公大軍壓境之後,清朝的戰鬥力由弱轉盛,吳三桂就沒有一日展顏過。

他看夏國柱還不出去,有些不耐煩的說道:“怎麼還不去?”

夏國柱是吳三桂手下的心腹將領,又娶了他的女兒,深得他的信任,夏國柱能在吳三桂跟前站穩腳跟的方式,其中一條就是極會看顏色投其所好。

夏國柱剛一開口,“大元帥……”看到吳三桂皺起了眉頭,立刻改口道:“嶽父大人,康熙根本就是為了故意激怒嶽父大人,才讓一個沒打過什麼仗的小子作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而他的戰績又怎麼能和嶽父大人您相提並論呢!”

吳三桂怒道:“哼!周培公也配做大元帥,康熙欺人太甚!”

他知道自己的名聲臭,所以也隻不過是打出大周朝的名號,他自己以兵馬大元帥的身份起義,他不是不想稱帝,而是怕稱帝之後老百姓的反彈更大。

但是就如夏國柱所說的,康熙似乎明白他的這點兒心思,竟然封一個不到三十歲,隻打了兩場勝仗,還有一場是不戰而勝的人做清兵的大元帥,這分明就是在諷刺他吳三桂呢!

這仗打到現在僵持不下,縱使吳三桂之前有無數的雄心壯誌,現在也被打擊到了。這可能是他在統兵方麵的風格,做決定總是不能一蹴而就,總會猶豫不決。

夏國柱看吳三桂難看的臉色,說道:“屬下聽說南嶽廟有一隻白色聖龜,求問解卦十分靈驗,不如屬下將其帶回來。”

吳三桂一聽到“白龜”二字不由眼前一亮,“當真是白龜,你沒有聽錯?”白龜在這個時代被視為神靈的化身。

相傳,人祖太昊伏羲氏當時從蔡河捕得一隻白龜,掘池飼養,他常臨池觀看,又仰觀於天,俯察於地,中觀萬物,根據天地變化取象龜圖,從白龜身上的紋路,繪製出了八卦,因此白龜是伏羲始作八卦的聖物,後世每有白龜降世,必然是有人受命於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