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地下軍火庫(2 / 2)

諜海孤雁 怕熱胖子 7767 字 2個月前

林默接過照片,看了下,是鐘宅內那位化名孫永寧的,林默現在基本可以肯定,這人應是參與了針對他們的報複行動。

看著從這領走的物資清單,林默感到有些不妙,這次特高科針對他們的報複行動,怕是下狠手了。

林默讓跟在身後記錄的隊員,上去彙報下情況,順帶請幾人下來後,便往兩處軍火庫走去。

“左邊這間,存放的,主要是些封存的武器,右邊這間,就是日常取用和近年接受的武器。”

林默指了右邊這間,杜兆學開門帶幾人走了進去。

裡麵堆放著不少武器箱子,隊員上前檢查後,便一樣樣打開,武器與酒樓底下找到的,主要種類相差並不大,隻是數量更多一些。

這時候吳良棟也下來了,打量了裝束怪異的杜兆學兩眼,跟林默打了招呼,便上前檢查起武器。

待吳良棟檢查完,林默安排了叫下來的幾個隊員,將東西搬出去後,便走向了另一個軍火庫。

門一打開,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堆箱子,放滿了大半個房間,層層疊疊,高的有四五層。

“這裡是封存武器,多是從以前運輸給軍閥土匪的武器中,挑選出來情況最好的,留著備用自用,攢著攢著就攢了這麼多。

種類非常雜,基本國內有裝備的各式輕武器,這裡有一小半,而且還是保存得非常好的。”

林默聽了,帶人進去,一眼看到,最裡麵有塊防水布,上麵落滿灰塵,看著凸起的形狀,林默過去拉下了防水布。

“咳咳咳”揚起的灰塵,嗆得林默準備偏頭,但底下的東西,卻吸引住了林默。

隻見最前麵,排列著兩排馬克沁重機槍,有十來台,型號有好幾種,在其後麵是一排迫擊炮,林默沒認出是哪種型號的。

打量完,林默快速退開,向杜兆學詢問道:“怎麼回事啊?連這種東西都有?怕不是準備打仗?”

杜兆學聞言,解釋道:“這個是砸手裡的,本來已經和一個小軍閥談好了,支援他一批輕重武器,但還沒送去,他的人馬就被人吞並,最後就留這了。

這裡倉庫武器之所以這麼多,也有一部分是砸手裡的原因,隻不過其他的是輕武器,就選了好的留下,差的替換掉。”

林默點了點頭,又問道:“那這些武器的來源呢?這基本不是日本生產出的,從哪找來這麼多。”

“這個不難,有的應該是日本人繳獲的,有的是從洋人手上買的,更多的是從國內各地采買的。

前些年軍閥混戰時,有很多武器混落民間,甚至有的軍隊,直接把自己手上的武器賣了換錢,所以收集很容易。”

林默點了點頭,沒有再問,而是打量起被打開的武器箱,裡麵精心存放著各式武器。

最多的就要數步槍,光林默認出的型號,就有來自美、英、法、德、蘇俄等國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要開展覽。

其次是手槍和衝鋒槍,手槍主要就是各型駁殼槍,這在中國算是使用最廣泛的手槍,至於衝鋒槍,就是花機關了。

輕機槍也有,像捷克式就最多了,有個十幾挺,其次就是奇形怪狀的,林默也認不出型號,都是些不怎麼出名的。

在這裡,林默又見到了29半自動步槍,比酒樓數量多,據杜兆學說,是用來備著,在一些特殊任務上使用。

剩下的就是子彈了,對應不同槍械的各類型子彈,看得林默眼花瞭亂。

“炮彈呢?怎麼不見炮彈?這裡不是有炮的嗎?”

杜兆學聞言,回道:“在過道的另一邊,那裡專門修了防爆室,用來存放爆炸物,炮彈被轉移過去了。

裡麵還有手雷炸藥雷管這些東西,怕不小心引爆,都移去哪了,水泥牆修了有半米,中間還夾了幾層鋼板。”

林默點了點頭,留下吳良棟繼續在這,帶著杜兆學,將樓梯另一側的房間一處處打開。

除去已經基本荒廢了的辦公房間,在多個小倉庫內,也發現了大量有用的東西,尤其是各式各樣的諜報用品。

有偽裝成各種用品的武器,也有大大小小的電台和器材零件,還有或小巧或偽裝的像機等等。

還有一處小倉庫,存放了各種觀瞄、測量設備,有各式望遠鏡、改裝的潛望鏡,以及用來輔助測繪的工具等等。

其中就有瞄準鏡,德國生產出來的,林默檢查了下,發現比他們手上的美製的好很多。

這也不奇怪,畢竟這時期的光學玻璃,就數德國最好,在世界上占據著巨大份額,美國也從德國進口很大一部分。

這批瞄準鏡,林默直接讓人給搬走,留著自己用,畢竟這東西,他們暫時也沒渠道獲得。

防爆室林默也去看了,裡麵確實有一批迫擊炮炮彈,隻是不多,據杜兆學講,原先是每門炮配了一個基數,砸手裡後,他們有通過黑市出手了幾批。

手雷有好多箱,都是林默在日本間諜身上看到過的自殺彈,除此還有多箱、雷管、引線、起爆裝置等等。

看完這些,還有幾處是杜兆學沒有鑰匙的房間,這也難不倒林默,畢竟楊海城不在,不是還有他師傅不是?

林默親自上去,將廖廷輝請了下來,門也不是酒樓地下那種保險門,廖廷輝沒費什麼功夫就給打開了。

四處房間,一處存放財物,不過裡麵也沒多少,還沒有酒樓地下室搜出的多。

另一處是煤站老板,即煤站日本頭頭的私人房間,從裡麵搜出了一些財物,以及一本密碼本,同酒樓地下搜出的一樣。

煤站老板,並不在煤站內,而是隨船押運東西去了外地,至於去哪?杜兆學並不是太清楚,隻知道大概在湘鄂地區。

剩下二處存放了很多的珠寶古董,據杜兆學說,是作為這情報網前身的老板,喜好收集珠寶古董,借著時局混亂收攏了一大批。

日本情報機關接手後,這些也被接手了過來,其中有部分被其運走,剩餘的留下供進行間諜活動所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