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還有比她更倒黴催的(1 / 2)

張有康這個點剛從江對岸的縣城回來。

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提著深底菜籃,肩上還挎了個布兜。

“張爺爺!”清苓看到他,興衝衝地跑上前,接過他手裡的菜籃,關切地問,“路上順利吧?不是說和裡根叔一塊兒去的嗎?咋就您一個人回來?”

張裡根是張有康的遠房堂侄,也是近山坳的,家住矮墩橋東,既順路、又是沾親帶故的長輩,照理說該先送老大夫回家才是。

“是一塊兒走的,回來時路過公社,被幾個大隊乾部拉進去談事,這不沒幾步路,我就先回了。這點路天天走,還能累著我啊。”張有康樂嗬嗬地解釋。

“那能一樣嘛,上工又不用提重物。”清苓把籃子挎在胳膊肘上,扶著大爺進屋。身後的男人完全被她拋到了腦後。

還是出來迎接的張奶奶發現,客氣地問:“喲,小夥子你找誰啊?”

向剛不指望那丫頭介紹,卸下肩上的竹筐,放下手裡的藤籃、行李,禮貌地朝張奶奶頷首致意:“張奶奶,我向剛啊,矮墩橋西向永良家的,我回來看看你們。”

一聽是七年前離開村子外出打拚的向剛,張有康老倆口免不了一陣唏噓。

想當年,向永良和他爹也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響當當人物——爺倆個組織平民遊擊隊,打鬼子、助紅軍。抗戰勝利後,上頭來了個首長級人物,親自給這對父子兵授紅帶、發獎勵,並鼓勵十裡八鄉的漢子們向他們學習。

如此一來,附近村寨的人都知曉爺倆的事跡了,或是出於崇拜、仰慕,或是真心喜歡向永良這個壯小夥子,於是,家裡有閨女的,十個裡有九個瞄上了向永良,剩下那個也是因為自知配不上他、從而選擇默默放棄。

家裡沒閨女的則是扼腕不已,恨不得時光倒退十六年,生他十個八個閨女出來,好和向家結親。

隻是誰也沒料到,向永良最後選擇的竟是個外地女人,還是前來投奔親戚無果、被向家收留了幾日的。

要家世不知根底、要嫁妝沒嫁妝。眾人跌破眼球。

可架不住向永良喜歡啊,十裡八鄉的姑娘再賢惠、能乾,有他心上人漂亮、氣質、會打扮嗎?

就這樣,向永良和這個女人結了婚。

頭三年還算恩愛,小倆口生了大胖兒子、住進了新起的房子。可到了第五個年頭,災難來了:向永良擔著一筐新打的糧食去縣城換布匹,想給兒子、媳婦做身新衣,在輪渡碼頭看到一個中年婦女跳江,熱心腸的他沒多想便英勇地跳下去救人了,結果人是救上來了他卻喪了命。

向永良捧在手心嗬護的媳婦一夕間成了寡婦,上要伺候傷病的公公、下要照顧四歲的兒子。向永良在時,她可是連碗筷都不用洗、更不說下地鋤草、挑糞施肥的。

可以這麼說,嫁來向家這四年,她除了懷孕前做過幾頓飯、喂過幾次雞,懷孕後儼然成了太後,向永良更是時不時地圍著她轉——忙完農活忙家務,忙完家務還得給媳婦搓洗換下來的內衣褲。

孩子生下來後更加不乾活了,成天抱著兒子東家長、西家短地轉悠,村裡的婦人就沒見過這麼清閒的。啥活不乾,還特彆受丈夫寵愛。一雙手比之剛來農村那會兒還要白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