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那怎麼不成!”魏老太太認為小丫頭對自己個兒的心,瞧這丫頭的眉眼就透著一股子打胎裡帶來的福氣,說話乾脆俐落,一看就知道以後是個能乾的。眼見小丫頭這栗子酥吃完,魏老太太又遞給塊蓮蓉糕給她。小丫頭不吃了,拍拍小肚肚,“飽了!”
“再吃一塊兒!”魏老太太一向摳兒的,也就是對著小丫頭才這樣大方了。
“再吃就撐了。奶奶,你得趕緊收拾東西啊,我爸說這就搬去住新屋啦!”小丫頭挽著紅牡丹綢子襖的小袖子,有模有樣地,“我幫奶奶收拾衣裳!”把魏老太太逗的不成。她自己就翻箱倒櫃的找塊兒包袱皮的折騰,魏老太太一邊兒樂一邊兒指揮小丫頭,衣裳怎麼放,放幾件就把包袱係起來。小丫頭足收拾了三個包袱,累的渾身大汗,躺炕上直喘氣,說明天再幫奶奶收拾。
魏老太爺剛剛過逝,魏老太太總有些寂寞,就讓小丫頭跟自己睡了。
陳萱還想晚上跟閨女談一下理想的問題哪,結果,閨女竟叫老太太留下了。陳萱想著,孩子雖小,教育也不能輕忽,於是,格外留意閨女每天的活動。早上吃過飯,陳萱魏年去店裡的去店裡,去廠裡的去廠裡,如今家分了,魏年就把東單衣料鋪子的生意交給趙掌櫃,他全權接過了化妝品廠的事情。夫妻倆要去上班,小丫頭就和老太太一起,手絹裡包上幾塊點心,溜達著去東安市場那裡的戲園子聽戲。
陳萱心細,總有些不放心這一老一小,跟著去過一回才知道。因為祖孫倆算是熟客,每天戲園子裡都有夥計給留著前排視野好的位子,這祖孫倆一去,人家夥計上前趕著招呼,虛扶著老太太,殷勤的把人帶過去,嘴裡還說著,“一早兒就給您和小小姐留著座兒哪。老太太、小小姐這邊兒請。”
魏老太太牽著小丫頭的手過去坐了,給幾個銅子兒的小費,夥計道過謝,一會兒就給送壺熱水過來。小丫頭有模有樣的坐魏老太太旁邊兒,倆人時不時還要唧唧咕咕的說話,渴了就喝水,餓了吃點心,待看半日的戲,中午就到戲園子附近的小攤兒吃飯,有時吃餛飩、有時吃麵條兒、喝麵茶、杏仁茶等,都是倆人商量著來。吃餛飩、麵條兒的時候,小丫頭還會有模有樣的跟人家夥計說一聲,“小二哥,我奶奶牙口兒不好,給我們多煮煮,煮的軟爛些。”把人家逗的不成。魏家在王府井的鋪子本就離東安市場近,這一祖一孫在那一塊兒竟還小有名氣。
待中午吃過午飯,倆人下午繼續看戲,一直到傍晚回家。
除此之外,倆人就是操心家裡事。尤其是魏年這新宅子,小丫頭跟她爸要了地址,帶著她奶奶、她大姑都去瞧過了,連帶著她跟她奶奶、她大姑的房間,她都給分派好了。在小丫頭的催促下,魏老太太連包袱都收拾好了。魏老太太還跟魏年說啦,“我就過去瞅瞅,住不了兩天,不用特意收拾,我就住一樓那個朝陽帶茅房的那個屋兒就行。”
魏年笑,“我就說把那間給媽你收拾出來。”糾正他娘,“媽,那不叫茅房,叫衛生間。”
“要說這洋式兒的東西就是事兒多,茅房不叫茅房,還改叫衛生間了。”魏老太太還跟大兒子說,“我先把東西搬到你弟弟那裡去,這屋子就好騰出來了。等你那院兒收拾出來,這屋兒裡的老家俱都給我拉過去,這都是實木的老家俱了。”
魏時也應了。
魏年都跟陳萱說,“咱小丫頭還真能乾。”
“她把一家子的心都操完了。”陳萱笑,“當初老太太說這小頭自小愛操心,真沒說錯。”還問魏年,“大姑姐小時候也這樣嗎?”陳萱是認定小丫頭像大姑姐了。
魏年道,“大姐哪兒有咱小丫頭的機伶,咱小丫頭是為一家子操心,大姐就一摳兒,都是為她自己個兒。”
陳萱想想閨女,也好笑,同魏年說,“大姑姐待咱小丫頭可不摳兒,昨兒又給她買炸麻花吃了。”
“吃就吃唄,咱們那新屋,小丫頭還特意幫大姑留房間哪。”魏年看閨女是怎麼看怎麼好,陳萱則會潛移默化的增加一些小丫頭對於書本文化的認知。這次搬新家,陳萱最心儀的就是魏年幫她收拾出來的大書房,陳萱整理書房就帶上小丫頭,跟她講,書要怎麼分類,怎麼放,家裡有多少書,書有什麼用。還告訴小丫頭,以後想賺大錢,現在就要開始學習了。
小丫頭這個年紀,處於最好奇最愛攙和大人事的年紀,媽媽要她幫著整理書房,小丫頭深覺受到媽媽的倚重,乾的特彆帶勁兒。當然,免不了一些小孩子累了沒耐心,陳萱也不急,今天累了就明天再做,但每天都會帶著小丫頭做一些。
所以,搬家雖搬的快,書房反是最後才整理好的。因著這整理書房的事,魏老太太還有所不滿,怕累著她的小丫頭,認為陳萱這當娘的也忒會使喚孩子了。陳萱也不惱,依舊每天帶著小丫頭慢慢收拾,待書房收拾好,小丫頭果然得意的了不得,又開始到處顯擺她家書房了。陳萱不會簡單的告訴小丫頭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但是一件事,隻要小丫頭開始做,陳萱就要求她做完。慢一些沒關係,中間累了想休息也沒關係,但一定要記得自己的初衷,要有始有終。
做的比說的多,這也算是陳萱特有的教育方式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