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府中響起了號角, 沉歌便知道,趙太傅失敗了,寧王要反了。
當年先皇還在的時候,以病重為由將蕭翎羽騙去了皇宮,當做人質。後來先皇駕崩,寧王前去奔喪卻被攔在城外不能進去,也沒能將蕭翎羽帶回來,著實欺人太甚。
也便是從那個時候起, 寧王心中生了造反的萌芽。
而如今, 新皇派趙太傅前來發難,正好給了寧王一個契機。
他命人將趙太傅押到院子裡綁起來,而此時王府的士兵, 地宮裡出來的士兵, 以及聞訊趕來的宋節度使, 都站在院子裡。
寧王說:“本王駐守北寧十幾年,為的是保一方邊境安穩,換得天下太平,可最終卻換來如此猜忌。本王與陛下本是手足, 想來是朝中有奸惡之臣作祟,挑撥本王與陛下的關係。既是如此,必須興兵討之, 以安江山社稷!”
造反畢竟是逆天的事情, 寧王自然不能直接說自己要造反, 而是找了這樣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院中的士兵振臂高呼, 誓死追隨寧王。
寧王起兵後,有宋家的相助,很快占領了北寧九座城門,控製了整個北寧城,而後南下,接連攻破三個州縣,以勢不可擋的勁頭往上京攻去。
而新皇亦是很快做出了反應,祭告太廟,發兵十萬兵馬討伐寧王,由於寧王左右不過五萬兵馬,故而寧王又被逼回了北寧城。
眼下新皇的軍隊將北寧整個包圍,九座城門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攻擊,寧王的兵力分散到各個城門,力量又薄弱了許多。
勉強地抵擋了對方的三波進攻之後,西寧門隱隱有被攻破的趨勢,因為攻打西寧門的將領,是一名難得的勇將。反觀敵軍主帥一直攻打的東寧門,還一直紋絲不動。
這種情況下,寧王自然要調遣兵力支援西寧門。
但是沉歌知道,西寧門破不了,最危險的還是東寧門。因為攻打西寧門的將領雖然英勇,但是敵軍的主帥是個心胸狹隘的人,他不允許自己的部下比自己先攻破城門,所以他會去扯那名勇將的後腿,從而讓自己這邊的東寧門先攻破。
這種心思,是寧王所猜測不到的。
可惜沉歌隻是一個後院的丫鬟,根本沒有資格去軍營和寧王議事,就連蕭翎羽和蕭翎星這些日子也一直在城門守著,根本不回王府,沉歌見不到他們,也無法同他們說這件事。
若是如第一次重生一般,傻乎乎地直接跑出去找蕭翎羽,敵軍的攻勢倒是擋下來了,可是她的預知能力幾乎叫所有人都知道了。
她成了眾星捧月般的存在,亦是很快成為了眾矢之的。
往後幾世,沉歌都不敢這般高調了。
此時就守在西寧門的是宋浣珺的父親,而寧王分出一波兵力去支援西寧門後,會導致東寧門防守薄弱,敵軍猛然發動大規模攻擊,駐守東城門的蕭翎星猝不及防,東寧門失守被破。
雖然最後寧王帶人力挽狂瀾,反敗為勝,但是付出的代價十分巨大,折損了許多的兵力,而蕭翎星亦是在城破時受了傷,被箭射中了右腿,自此落下了殘疾。
這一世蕭翎星與沉歌有過一段主仆相處的時光,如今蕭翎星又與蕭翎羽相處得這般要好,沉歌自是不願意看到他發生這樣的事情。
於是沉歌借著和素溪去給蕭翎羽送飯的時機,悄悄找到了明衍,問他對於東西兩座城門的防守是如何看待的。
明衍說:“如今敵軍主帥在東寧門,可火力最猛的卻在西寧門,寧王有意把軍隊調一些去支援隻寧門,可我夜觀天象,覺得還是東寧門比較危險。”
“是這樣的。”沉歌說,“我與世子曾在皇宮中住了兩年,多少聽說過一些東寧門那位主帥的為人,他自負高明,心中狹窄,此番攻破北寧的功勞,他一定不想讓旁人得了去。所以如今看似西寧門的火力威猛,卻定然後勁不足,隻要再抵擋一波,便能將西寧門的兵力消耗得差不多了,眼下還是東寧門最危險,你一定要同寧王和世子說清楚……”
明衍對於沉歌的這一番言論,很是驚訝:“沉歌,沒想到你還懂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