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26章:巧合or注定(1 / 2)

巴黎的冬天慢慢降臨了, 氣溫一天比一天冷。

在外的夏洛琳攏了攏身上的呢子外套,相對清晨這個溫度而言,她的衣服已經略顯單薄、不太耐寒了。一陣寒風拂過, 她不經打了個寒戰, 加快了腳下的步子。

還好家裡有壁爐, 回去之後就能取暖了。

家裡最近又多了一個人, 現在她已經完全適應了這位夫人的存在。

安娜夫人是為非常好相處的人。或許第一天彼此給予對方的衝擊很大,但這幾天下來, 她們已經可以熟絡地討論衣服上的繡花、食材的搭配,順帶夏洛琳還能聽到官方報道的關於鋼琴家先生小時候的趣事。

“麵包買回來了嗎?辛苦你了,夏洛琳。”

“沒有的事。今天安娜你推薦的那家店生意太好了,排隊等了一段時間。”

“看來我離開的這段時間他們的手藝又精進了呀。”

目前夏洛琳對李斯特母親的稱呼是直呼她的名字。不必驚訝, 是這位夫人的強烈要求的。她認為自己還年輕著,不接受夫人這樣沉悶的前綴。

你們李斯特一家真的是在這種事情上有一種特彆的堅持。弗朗茨是,安娜也是, 總是對稱呼如此執著。

將抱著的法式長棍麵包遞給安娜切段裝盤的夏洛琳突然想到,或許自己能找這位夫人問問哪裡可以買到經濟實惠的衣服。

“安娜, 你知道哪裡有賣成品冬裝外套——我是指那種比較經濟實惠的店鋪。目前我在做了幾身冬裙後, 手中的法郎已經不多了……”

安娜有些心疼地看著夏洛琳。根據弗朗西斯透露的相關故事, 這是個可憐的孩子, 一無所有地被扔到巴黎,在找到能用鋼琴養活自己的工作後就不再接受兒子的救濟了, 反而每天都在支付房租。

她支付的房租都足夠讓她去外麵租一個大一點的房間了, 但她依舊在那個休息室裡住得開心。雖然會為生計苦惱, 但她的提琴聲一點都聽不出陰鬱。

這位來自東方的音樂家,固執堅強卻也傻得讓人喜歡得不得了。

怪不得弗朗西斯這麼愛欺負她呀。

“你能接受可能沒有那麼精致做工的衣服嗎?但我可以保證那裡的衣服都是很不錯的新衣,至少都是有經驗的婦人們的作品,就是顏色會沉悶些。”

“沒問題的安娜,我甚至可以接受男裝呢!”

夏洛琳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生機。

“先吃早餐,完了我會給你指路的,放心吧。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我幫你做一身。”

過冬裝備問題似乎要被解決,這一頓早餐吃得她著實愉快。

餐後,她按照安娜的指示找到了這間店。男男女女的衣服都有,全部都是成衣。

這是一家收購成品後按手藝精細和衣料檔次歸類銷售的店,價格一律按等級評判來。衣物來自於婦人之手,並不是專業裁縫製作的,價格比維維恩大街裡最便宜店鋪的東西該要實惠不少。

隻不過它的受眾是平民百姓,所以衣服大多都是樸素的,衣料款式考究一些的很少。

這也給夏洛琳減輕了負擔,她隻需在少數裡麵挑選衣料剪裁和製作都相對好一些的衣服。畢竟她工作的場合還是不能穿得太不講究。

最終她挑了一件女士鬥篷。鬥篷適合寒冷的冬,而且做得厚實不臃腫,麵料做工都挺不錯。

但無意間她的視線被另一件衣服吸引——

墨藍的衣服宛若深邃的海洋,似乎隻需一滴水,就能化開這凝結的顏色。衣擺處銀色的精巧刺繡靈動得像海上的浪花。男士的製式,不是那麼炫目奪睛,卻足以讓人移不開目光。

“小姐,如果你要這件衣服的話,比標價低十個法郎就可以拿走它。這件衣服不太適合我的店。當初因為它做的太好了,我收下它後就後悔了,畢竟在我這裡的顧客沒有一個人會考慮買下它。”

店主的話讓她動心了,她算算身上的餘額,放棄了那件鬥篷買下了它。

得到稱心合意的衣服,夏洛琳是非常滿意的,帶著些許雀躍的心情回了家。

在壁爐邊做著針線活兒的安娜非常訝異夏洛琳這麼快就回來了,開口詢問道:“你買到合適的冬裝了嗎?”

“是的,安娜,我沒想到那家店竟然還有這麼棒手藝的衣服。它和那家店的其他衣服相比太出眾了,我一眼就喜歡上了!”

“看你這樣高興到讓我有些好了,能給我看看嗎?”

“當然可以了。”

夏洛琳取出紙袋裡的衣服,深藍色的厚昵料長外套抖開,上麵用銀色刺繡裝飾讓這件衣服一改沉悶,變得素簡雅致起來。

安娜看到這件衣服,瞬間用手捂住嘴,驚訝得說不出話。

“是不是非常棒?安娜,你怎麼了?”

“你......怎麼會想買這件衣服......”

“因為它最符合我的眼緣啊,而且非常合身。雖然價格是全店最貴的,但我覺得它值得那些法郎。”

說完夏洛琳就當著安娜麵試起這件衣服。雖然是男裝款,但穿在她身上卻有種出奇的和諧。

“你們在討論什麼,可否讓我參與一下?”

看著客廳裡討論得正歡的兩位女士,要出門的李斯特看看還有時間,就上前去加入他們。

“在說這件衣服。弗朗茨,安娜給我推薦了一家非常棒的店,我在裡麵找到了我心儀的外套。”

“是嗎,我看看......”

打量著夏洛琳衣著的李斯特突然皺起了眉頭,仿佛陷入了什麼回憶。

“這件衣服......”

“弗朗茨怎麼了。是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嗎?”

“不,沒有,很好看。我隻是覺得它很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