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大軍已經趕到了,而此時袁紹也正帶著一千輕騎就要接近洛陽了。
倒不是袁紹不想帶更多的軍隊,但他的渤海郡距離洛陽太遠了,他麾下又以步軍為主。他要是不帶著輕騎率先出發的話,以步軍的速度,等他趕到洛陽之時,恐怕黃花菜都涼了。到時候,又如何去收割這場動亂的所產生的利益。
隻是,袁紹不知道的是,洛陽之中情況的發展和他想的可是一點都不一樣。他這個時候敢去洛陽,不僅沒有什麼利益可尋,反而有自入虎口的嫌疑。
不過,當初何進召集的最後一股外軍,也就是河內的李翔勢力,卻遲遲沒有動靜。按理說,出於司隸之地的河內軍才應該是速度最快的一個。
其實,當李翔收到召集外軍進城的名額也有他一份的時候,李翔也是吃了一驚,他一直想的可是坐壁上觀,他可沒有興趣真正的參與進去。
因此,當浮水房將消息傳來之後,李翔便隨便找了一個理由,在傳信的信使到來之前,徑直去了並州之中,途中更是在各個地方四處遊蕩,假意體察民情。
他都沒有見到何進的信使,更沒有收到何進的消息,即便是他不調兵去洛陽,到時候天下人也不能多說什麼。
並州某一個地方之上,李翔靜靜地看著田野之中那些農民勞動的場景,身後刑天與典韋二人寸步不離地佇立在李翔的後麵,但此刻李翔的思緒早已飄向了遠方。
想讓李翔去洛陽參與這場亂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李翔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就讓那董卓好好地鬨吧!兩漢數百年的統治,漢室威嚴早已深入人心,董卓若是不在洛陽之中做出那些荒唐事,不來個廢帝或者是夜宿龍床,又如何消磨掉那些漢室的威嚴,又如何一點點打散披在漢室皇室人員身上那層光環。
三國時期,若是沒有董卓以及之後袁術稱帝的那些行為,又如何打塌漢室最後的脊梁,又如何打消天下人對漢室那最後一絲幻想?
因此,李翔現在反而更希望董卓可以儘情的在洛陽施展,董卓在洛陽那邊鬨得越開心,李翔在這邊看得就越高興。
之後,董卓的表現並沒有讓理翔失望,董卓進京後,直接派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何進及其弟車騎將軍何苗所統部眾皆據為己有。等到滿堂公卿發覺之時,卻已經是大局已定,再難改變。
同時,董卓更是采用李儒的建議,令西涼軍分成數批,每隔四五日就借著夜色悄悄溜出洛陽,第二天早上再浩浩蕩蕩開進洛陽,戰鼓震天,旌旗招展,儼然千軍萬馬源源不斷。
包括朝廷官員在內的所有洛陽的人們,都被董卓如此強大的實力所嚇倒,不敢有絲毫越軌行為。雖然假象能暫時迷惑人,但終會被人識破。
隻可惜,等到滿堂公卿發現之時,董卓真正的大部隊卻已經到了,至此,董卓在洛陽的亂局之中建立了絕對的優勢。
關鍵時候,執金吾丁原站了出來,借著手中那僅有的一部分兵權,在朝堂之上與董卓分庭抗禮。
最終,雙方的衝突升級,直接演化成了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