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了天下人注意力的諸侯討董雖然落下了帷幕,但整個大漢卻沒有,就此而平靜下來。
江東之地,趁著朱元璋不在,天王洪秀全浩浩蕩蕩的出兵,但戰況卻並不容樂觀。即使是朱元璋不在,洪秀全也愣是沒有占到半點便宜。反而在朱升的一次設計之下,給洪秀全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那一次,若不是石達開反應靈敏的話,恐怕這一仗就已經結束了。
青州之地,竇建德與郭威二人聯手,再次對劉備和孔融二人的實力展開了進攻。劉備那邊還好,有劉琦這原統將負責督兵指揮,有劉玄初、劉文靜、劉彥宗負責出謀劃策,有劉整、劉弘基、劉光世這些各朝名將在一旁輔助,再加上關羽和關勝及時返回,總算也算是打的有來有回。
但孔融那邊可就不行了,孔融雖說因為宋江的關係得到了一大批梁山好漢加盟。但是,梁山將領雖然多,但大多是一勇之夫,要說統兵作戰,那就差的遠了。
因此,從開戰以來,孔融那邊可謂是節節敗退,恐怕還不等他回去,他的老巢便已經沒有了!
而涼州,這裡的熱鬨情況,可是絲毫不比青州或者是揚州差。
蘇烈無愧滅國大將之名,就在諸侯聯軍於虎牢關前受阻而無奈分兵之時,蘇烈親領三萬鐵騎兵出河套,奇襲西涼,而由馮異領七萬步卒於後方緩緩前進。
涼州可是董卓勢力的大後方,平日裡,在這裡鎮守的西涼兵自然不會有太多的防備。在這種情況下,以蘇烈那滿百的統帥的能力,自然是一戰功成,短短幾天的功夫,就直接拿下了一整個武威郡!
但現在的董卓麾下也是人才濟濟,留下鎮守大後方的自然不是什麼無能之輩。後秦武昭帝姚萇的反應非常及時,在得知蘇烈來襲的消息之後,當即一邊安排各處防禦,還在另一邊請來了為數不少的羌胡騎兵前來支援。
涼州之地,多羌人。而羌亂也是東漢逐漸國力衰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自爰劍後,子孫支分,凡百五十種。其九種在賜支河首以西,及在蜀、漢徼北,前史不載口數。唯參狼在武都,勝兵數千人。其五十二種衰少,不能自立,分散為附落,或絕滅無後,或引而遠去。其八十九種,唯鐘最強,勝兵十餘萬。其餘大者萬餘人,小者數千人,更相抄盜,盛衰無常,無慮順帝時勝兵合可二十萬人。發羌、唐旄等絕遠,未嘗往來。牛、白馬羌在蜀、漢,其種彆名號,皆不可紀知也。”
從後漢書中的這段描述上來看,漢朝時的羌人數量是非常多的,至少有數百萬之多,可謂是相當強大的一股力量了。東漢一朝,羌人逐漸取代匈奴成為東漢王朝最具威脅的邊患。自從光武帝平隴右、收河西之後,較大的羌漢戰爭共有五次,其餘中小型的戰爭更是不計其數。
持續不斷的羌漢戰爭幾乎貫穿了東漢一朝,到東漢中後期更是此起彼伏、無有寧日。羌漢戰爭波及到東漢帝國的方方麵麵,造成了深遠的曆史影響。
長期而頻繁的羌漢戰爭不僅使地當邊陲的涼州飽經戰火,導致這一地區人口數量急劇下降。而且還耗費國家接近千億錢,卻仍然無法完全平定涼州,仍有不時的反複發生,最後隻能靠大量行銅錢來解決財政問題,但最終引起了一係列問題。
可以說,東漢政府後期走向衰弱,與西涼的羌胡問題也有不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