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好日子(1 / 2)

三月初八,是個宜修造動土的好日子。一大早,泥瓦匠就趕著爐子馱著瓦片帶著工具過來給沈硯北修葺屋頂。

其實沈硯北想請人把牆也刷一刷,但這幾日他做的已經夠顯眼的了,家裡餘錢也不多,刷牆上灰隻好往後推了。

泥瓦匠王師傅是個四十來歲的漢子,做這一行已經很多年了,當初原主家建房子請的人裡就有他。

隻是換瓦片,並不需要花費多少功夫,隻需把破爛碎裂的瓦片揭掉然後往瓦片上打上泥漿覆上去,再蓋上新的瓦就可以了。

古代是沒有水泥的,這裡的泥瓦匠建造房子時是把石灰砂漿和黃黏土的混合泥漿作為粘合劑的。沈硯北看著木桶裡那灰撲撲的泥漿微微皺眉。

他以前去長城遊玩的時候,曾經好奇古人在沒有水泥的情況下,是如何完成這種如此浩大的工程,於是上網查過古代沒有水泥,長城是如何修建的。網上的資料就有提到古人是怎麼砌牆的。

最早的是用黃泥土加稻草,後來發明了石灰砂漿,可石灰砂漿的強度不高,難以建造大型建築,而且不能在潮濕的環境下施工。人們極力對石灰砂漿進行改造,就想出了往石灰砂漿中摻入黏度較高的黃黏土的辦法。而沿海地區的人們又想出了另一種比石灰砂漿性質要優良許多的粘合瓦片上劑,叫蜃灰。所謂蜃灰即是把貝殼煆燒後得到的灰燼。蜃灰加黃黏土修築的效果比以往更好!

比蜃灰加固效果更好的新石灰材料是三合土,把石灰黏土和沙子加水按一定比例粘合,就成了華國古代版本的“混凝土”!這種三合土得到廣泛運用,但後人又發現了一種更為先進的建築材料,那就是糯米石灰漿。

把熬得粘稠的糯米湯摻入石灰砂漿中,糯米作為天然的粘合劑,大大提升了砂漿的牢固程度。用糯米石灰漿建成的橋梁城牆曆經百年而屹立不,比如長城。

沈家村地處南方,糯米有不少人家種,可是卻沒有人使用這種糯米石灰漿來蓋房子。

糯米石灰漿的使用在明清時期已經普及,而明朝才傳入的玉米花生這個時空的前朝就開始種植了……

想到這裡,沈硯北眉梢一跳,忽然想起一件事。

玉米花生是明朝的時候傳入的,而另一種農作物同樣也是明朝的時候傳入中國的——辣椒!

沈硯北有些心塞。都有玉米花生了為什麼沒有辣椒?辣椒那麼好吃的東西怎麼就沒有呢!

正想歎氣,沈硯北又想起一件事!

當初辣椒傳入明朝的時候,並沒有應用到飲食上,而是作為名貴的泊來植物用於觀賞!

沈硯北眼睛亮起來。

他沒在田裡發現辣椒的身影,會不會此時的辣椒也是作為盆栽被某位豪紳或者權貴擺在家裡用來觀賞呢?

想到這種可能性,沈硯北心裡那個激動!但現實給他潑了一桶冷水。

他一個窮酸秀才哪裡認識什麼豪紳權貴?

“沈秀才!”

一道吆喝令沈硯北回過神來。轉頭一看,木匠的兩個徒弟趕著牛車往這邊走,牛車上裝著許多板塊。

他定做的家具到了!沈硯北忙上前招呼兩人。

春日溫暖的陽光灑滿枝頭,微風拂過,花枝搖曳,連著人心也蕩漾起來。沈硯北客氣地請人把家具搬進屋,臉上的笑容比那春光還要燦爛。

他訂的大床到了!今晚能抱著媳婦好好睡一覺了!

顧長封在後院喂小雞崽和小鴨子,聽到動靜忙洗了手來幫忙,可被沈硯北阻止了。

“你內傷還沒好,不許胡來。”沈硯北抓住他的手,低聲道。

屋裡有人在,顧長封有些不自在,可還是乖乖給沈硯北抓著。沈硯北怕他沒事做無聊,於是道:“周煜待會過來,你帶他去後山練武吧。”

顧長封悶悶地點頭。沈硯北在他手心撓了撓,輕笑:“中午想吃什麼,我給你做?”

手心被撓得發癢,顧長封垂眸道:“你做的我都想吃。”

聞言,沈硯北笑眯了眼:“去吧,到點我叫你吃飯。”

顧長封抬眼看他,“嗯”了聲,出了門。

在組裝櫃子的木匠徒弟倆相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裡看到驚奇。

不是說沈秀才對自家夫郎極度不喜,隻當奴仆使喚的嗎?

是啊,上次我還親眼看到那雙兒在碼頭搬貨來著!

可剛才兩人輕聲細語地說話的氣氛根本就不像那麼回事哇!

你覺不覺得這沈秀才好像變了?上次我遠遠看他一眼,隻覺得這人高傲得不得了。可現在……看著老和氣?

……

看兩人把櫃子立起來,沈硯北微微笑道:“櫃子放這頭,有勞了。”為了放置這些新家具,他特地把其中一間空置的屋子收拾出來。窗明幾淨的,看起來挺有幾分布置新房的意味。

兩人受寵若驚,不敢再私下交流,小心地把櫃子挪過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