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侄子的女先生1(1 / 2)

方雲走進了崔玉的房門,這是她這輩子的娘家侄子。

這人醉了三天了, 再不管他, 就醉死了。方雲還如何完成係統任務,為原身挽救她大侄子呢?

原身慘死後, 靈魂不滅, 看到親手養大的侄子消沉身死,她深深不甘。因為侄子崔玉負擔著整個崔家的希望。

崔氏是五百年的世家,曆經了兩個朝代,改朝換代,都沒有影響崔家的書香門第的世家地位。崔家人最重子弟讀書, 不要說兒子們要成才,女兒都要讀書,琴棋書畫樣樣拿得起,誓要弄出個才女名聲來。

這輩子的原身崔麗君, 據說是崔家五百年來最有才名的女子。

要知道, 女子的才名,是很難維持的。畢竟崔家之前出過的才女都要嫁人的,嫁人之後, 就很難再維係才名。

崔家女都嫁到名門望族,一大家子人,事情多了。再光彩的才女被婆婆壓著, 服侍相公,照顧老小,哪裡還有時間去吟詩作畫。而且一般男人也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才名勝過自己, 他們也不會給妻子機會去博才名。

可崔麗君就不同,她終身未婚。十七歲後,就自梳發髻,發誓終身不嫁了。

這其中的緣故,自有一段悲傷往事。

不過不是因為崔麗君自己的原因,而是家族傳承之故。

崔家本是旺族,在京的崔家人也有上百口,那年,崔家京城族人湊了些錢,要返鄉祭祖,並增設祭田。這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京城的男丁差不多都返鄉了,還未成年的孩子都被家人帶著,隻除了一個旁支家的繈褓中的嬰兒,還有五歲的崔玉。

崔玉當時年齡小,還得了嚴重的風寒,就由姑姑崔麗君照顧著,沒有跟其他族人一同返鄉。

然後就是那一次,崔家族人一行鮮衣怒馬,招搖著出去,路上,遇到了山匪。

雖然崔家也有自家養著護衛,還雇了鏢局的鏢師,但是,一大家族上百人還是被殺了個乾淨,竟然沒有一個逃出來。

如此絕殺,震驚朝野!

朝廷派出刑部最精明的官員,帶著兵馬和捕快去調查,一個月後,終於得出結論,是附近的山匪所為。於是,皇帝勒令當地駐軍剿滅了山匪,為民除害,也為崔家報了仇。

這一個月裡,崔家可是亂了套了。

先是噩耗傳來,京裡沒有跟去的女眷們,就悲痛欲絕了。所有的成年男子,身份重要的夫人們,還有大些的孩子們都跟去了,全死了!

京裡其餘的女眷都是些平時不怎麼管事的,還有就是嫌麻煩躲著不出頭的,最後,還是十七歲的崔麗君站出來,去禮部求了人來幫忙,主持喪葬事宜。

京城崔家出了多位官員,有的還在朝為官,還是累世書香門第,在文人中很有威望,崔家還和不少旺族聯姻。這樣的大家族出事,而且,幾近滅門,自然驚動了皇帝。

皇帝知道崔家京城裡沒什麼人了,又聽說崔家十七歲的才女去禮部求人幫忙,就金口一開,著禮部派專人幫忙打理後事。

崔麗君和侄子是嫡枝門戶,其他崔家是分出去的旁支。她就以嫡枝身份,召集在京崔家的其他人家女眷過來商議大事。有的人推脫不來,她就挨家挨戶敲門,讓婆子哭訴,說這家人不安葬家人。

其實那些人,不是不去收屍,隻是不願認一個少女來主事。可是,她們自己又不想出頭。

崔麗君帶人一鬨,她們隻好乖乖出來,共商大事。各家點了人,湊了錢,一起去收屍安葬。

於是,崔麗君一個未嫁的少女就牽著五歲的侄子,帶著下人,去收屍,順便把死去的崔家人安葬回老家景陽。其他崔家人跟著她的馬車。後麵還有禮部的官員和朝廷派出的士兵護衛。

可是,到了景陽附近,當地的官員告訴他們,景陽崔家人已經收屍了,確切地說,是把屍體搶走了。

景陽,是崔家的發源之地。五百年前,有位崔家老祖在此開館授課,門生後來遍布天下。崔家成為書香門第,累世旺族,由此開始。

但是,後來崔家的一枝離開了景陽,來到京城求官。當時朝廷正值用人之際,這一枝崔家男子,個個飽讀詩書,通曉治國之道,便都得到了重用。

而景陽崔家卻是恪守祖宗遺訓,不出仕做官,還揚言要與京城崔家斷絕往來,且不許葬回祖墳。但是,文人的風骨有時候敵不過世俗的誘惑。

景陽崔家做鄉野教書先生,不做官,地位就慢慢比不上京城崔家了。等到太平盛世,教書先生多了,景陽崔家的一幫不思變革的老人,在教書一途,也沒了什麼優勢。

不過,他們仗著看管祖墳,拿捏著祭祖一事,也是沒少向京城崔家勒索。這點上,崔麗君就瞧不上他們。

現在,老家的那幫人,又做出搶屍體的事,這是鐵了心,要從京城崔家刮出油水來!

崔麗君就帶著一群女眷,在禮部官員和隨行士兵護持下,硬把一百多具屍體要了出來。她強硬地拒絕了景陽崔家要求主持喪事的提議,也不肯把京城崔家各門的財產交給他們來照管。理由是,京城崔家還有兩個男丁在,沒斷了根!

景陽崔家的老家夥們看著縮在姑姑身邊的五歲的崔玉,問起崔麗君,她到了出嫁的年紀,侄子才五歲,何人照顧?崔麗君堅定地回答,她永不嫁人,拉扯侄子長大。

其他的京城崔氏旁支女眷也哭鬨起來,求跟來的禮部官員做主。禮部的人就表示,聖上有命,京城崔家安葬事宜由崔麗君全權做主。

這下那些老家夥們沒話說了,京城崔家產業要不到手,他們恨得牙癢癢,再看京城崔家隻剩了兩個小兒,也沒大用了。他們就放話說,將京城崔家逐出崔氏一族。

崔麗君也反唇相譏,諷刺景陽崔家欺負京城崔家一眾孤兒寡母,妄為師表!京城崔家不屑與之為伍,情願與之分宗,此後,各自祭祖,再不相乾!

這樣撕破臉,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到了這時候,景陽已經不適合再作為崔家人的安葬之地,於是,崔麗君帶著人、雇了車馬,收屍回京,在京郊安葬了。雖然當時是冬天,屍體不至於很快腐壞,但是,一路的艱苦也是難言。

不過,崔麗君這樣果斷勇敢,倒是贏得了京城不少家族的讚譽。都說,京城崔氏雖然沒了成年男丁,可是,隻要有崔麗君在,家族未必不能慢慢複興。

不過也有老頑固看不慣她,說她一個女人太過要強,更不該自作主張,就分了宗,愧對了祖先。

但是,沒多久,皇後下了旨意,褒獎崔麗君終身不嫁,養育侄子的貞烈。非議的人便少了,有人猜測,莫非崔麗君分了崔家一族做兩族,削弱了崔家合族的勢力,合了聖意?

不管如何,有了皇後親下的旨意,那些覬覦崔家財產的旁支,就熄了心思。京城崔家雖是同族,可是畢竟各有家門,各有產業,早就分了家的,各家又沒了男丁,誰也管不上誰了。

此後,有的婦人不肯守寡再嫁的、招贅的,也有的過繼了孩子,還有的變賣產業離開了。

這些崔麗君都不管。

京城崔氏族就這樣凋零了,隻剩了崔玉,成了主枝唯一的男丁,以及複興崔家的希望。

她關起門來,悉心教導侄子,指望他成才,複興家門。

而且,崔家不止是書香世家,還是京城裡名家學派的代表。名家學派,以論辯擅長,崔家人個個口才絕佳。崔麗君在十二歲時,與大儒論辯,就曾經得到過讚許。當時那位大儒還可惜,她是個女子,不然也會有一番作為。

作為女子的崔麗君是無法像崔家以往的男丁那樣,繼續成為名家學派代表的。一個女人拋頭露麵,與人論辯,很容易被人攻擊“牝雞司晨”、“牙尖嘴利”。

於是,她把自己所學儘數教給侄子,希望他成為崔家下一個名家代表。

功夫不負有心人,崔玉在十三歲的時候,就展露才華,成為京城有名的“辯者”。二十歲的時候,他已經讀過了崔家書庫過半的書籍,成為京城新一代的名家代表。幾乎所有青年文人與之論辯,都不能占到上風。

後來,京城但凡有人發起“談玄”,必要請崔玉參加。還有人特地從外地來,就是為了與崔玉論辯一番。

有人覺得,崔家又要起來了,雖然這個人丁……有點不大興旺。但是,在京城又能聽到崔家人的名聲了,這是事實。

人人都明白,如果沒有崔麗君力挽狂瀾,關鍵時候,挽救了崔家,崔家主枝也會像旁支一樣敗落。如果沒有崔麗君終身不嫁,支撐崔家,還悉心教導侄子,崔玉彆說成才,小命都難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