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天天的過去,而蝴蝶自從消失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
對於這樣的情況,專案組其實早有心理準備,因為在消失前,蝴蝶已經獲得了十多版他所需要的郵票,而根據推理,這些郵票就算再怎麼值錢,要想變成現金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運作的,所以,在此之前,他很可能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都要留在自己的世界……但這也並非是什麼壞事,因為照樂觀的估計,如果這些郵票真能給他帶來豐厚的利潤的話,那麼,他的貪欲和野心就必然會進一步膨脹,這樣一來,當他下次再出現時,其動作也必然會加大,這就更容易捕捉到他的蹤跡了。
但是,儘管有著這樣樂觀的推論,但麵對著一天天空勞無功的結果,組內的氣氛卻還是不免有些低迷,尤其是張昌海,自從出事之後,一直都沒有打開心結,雖然大家也都開解過他,上級也沒有責怪和處罰,但他卻始終認為那是他的責任,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這些天他簡直就是不眠不休的在拚命工作,將一份份早已翻爛的文件又一次次重審,弄得老吳都不止一次的勸他要注意身體,卻根本沒用。
蝴蝶沒有出現,但可以做的工作卻還是很多的——在吸取了之前的教訓之後,專案組的成員們終於意識到了經濟意識對於這件案子的重要性:如果當初能早一些想到蝴蝶可能會利用郵票來賺錢,那麼,專案組的追蹤工作也就不至於會留下那麼大的漏洞了,趙忠義與蝴蝶的偶遇,那隻能說是運氣,但整體來說,專案組之前的諸多布置卻是並沒有發揮太大作用的,其原因,那就在於他們缺少懂經濟,並且還是那種具有超前眼光的高素質商業人才。
要說專案組也算是精英彙聚,幾乎是包含了共和國所有情報部門的優秀人才,但是,受限於國內的環境與他們此前的職業特點,像王珂,韓紅梅,甚至老吳等人,其能力和經驗都是偏向於傳統的情報工作與反諜,要讓他們去思考一件什麼樣的東西會在未來變得非常值錢,這種事情顯然就不是他們所擅長的了,就算是李悅新,哪怕身居國外多年,見識廣博,在這方麵也僅僅隻是比他們強一些,依然不具備這種超前的目光,所以,要想預測蝴蝶的下一步行動,就必須要有一個真正懂生意的人才行。
可惜的是,現在的中國,這樣的人還真不比蝴蝶好找多少。
眾所周知,新中國自建國時起,實行的就是社會主義製度,尤其是近幾十年,更是以計劃經濟為主,整個國家上上下下就沒有商人生存的空間,因為在這種經濟模式下,整個商品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運輸和銷售,所有的環節全都是由國家部門安排好,並嚴格控製的,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市場競爭,自然也就不可能鍛造出高素質的商業人才。
當然,這麼大個國家,要說經濟方麵的專家,那自然是有,可那些專家更多的還是專注於理論方麵的東西,你讓他們給你分析國內國際的經濟形式和發展什麼的,他們能給你說上三天三夜,但如果你想問他們,現在有什麼東西放到幾十年後能賺大錢,估計就沒有一個能答得上來了。
無奈之下,專案組的探員們隻得采取了最笨的辦法:將市場上所有的商品不分貴賤全都列舉出來,然後,再用一個相對簡單的標準進行排查,將那些最不可能的東西排除掉,然後對剩下的那些可疑物分門彆類,儘可能的列入監控範圍。
排查的標準很簡單,其思路還是李悅新提供的:物以稀為貴,反之,隻要是能夠大規模量產,同時,又不具備收藏價值的東西,自然是不可能有太大升值空間的,這樣一來,基本就將所有的工業製造品給排除在外了,而剩下的那些,多半都集中在自然資源這一塊——像百年以上的人參,各種珍貴的藥材,補品,各種玉石,都是有可能成為蝴蝶的目標的。
不僅如此,通過對一些經濟專家和教授的走訪請教,幾乎所有專家都一致認為,像郵票,古董這類收藏品的價值利潤雖高,但實際上市場的飽和度是相當有限的,根本不適合進行大規模的走私,(真相當然不可能告知他們,所以在請教時,多半是以國際環境為背景的)相比之下,反倒是那些珍貴的人參和藥材,以及如烏木,紫檀,紅木之類的珍貴自然資源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首選。
為什麼?因為前者賣的是炒作和情懷,基本都是一錘子買賣,同一種東西弄多了就會變成白菜價,而後者,卻都是有硬性的市場需求的,而且這些東西往往又屬於消耗品,以後隻會越用越少,價格自然也會越來越高……事實上,一些有眼光的家族裡,往往都會收藏一些此類物品,而且極少示人,基本都是當成傳家寶來傳給後代的,為的也就是為防萬一,將來家裡萬一有個什麼意外,三病兩災的,至少還有救命的本錢。
在這個思路下,一張更大,更嚴密的網隨之鋪開,在見證了蝴蝶的價值之後,中央對於412案件的重視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完全是不惜代價,不計成本的支持,甚至於,為了引出蝴蝶,一些原本並不會對外公開銷售的商品也開始在幾個大城市和首都裡公開出售,隻是那價格往往都訂得很高,而且每天還會限量,從而避免被無關的人員大量購買。
很快,隨著國家機關的全力運作,各個站點都不斷的有消息傳來,但經過調查,大多都隻是一些正常的交易,最多也就是涉及一些經濟犯罪之類的刑事案件,唯一有些可疑的,就隻有來自首都的一條信息。
信息中提到的這個人並不是蝴蝶,經過初步的調查,那隻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在一家國營單位裡上班,家庭條件很不好,因為有個多年臥病在床的母親要照顧,三十好幾的人了,連個對象都處不上,要不是單位條件還不錯,這些年都不知能不能撐下來,但即便如此,家裡的日子過得也是相當的拮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