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戰鬥民族是嚇不倒的(1 / 2)

第一百九十九章 戰鬥民族是嚇不倒的

無人機殘骸很快被秘密運回了蘇聯,並立刻引起了高層的重視。雖然此時北極熊早已是重病纏身,但紅色帝國的底蘊卻依舊不可小視,隨著一道道命令的下達,一支精乾的研究團隊很快就組建起來,開始對這些殘骸展開最為專業的研究與破解。

在墜落的過程中,兩個鏡頭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但損壞的隻是外殼和鏡片,內部的核心構件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破壞,而圖傳模塊因為有相對更為堅固的外殼保護,基本沒有受到太大衝擊,成為了殘骸中唯一還保存完好的部件。

也就是這個圖傳係統,其初步的檢測結果立刻又讓研究小組的密保等級再次提升,成為了與核工程同等重要的最高機密。

檢測工作並沒有預想的那樣順利,僅僅隻是為了弄清楚這些部件的功能和作用,就耗費了研究組整整三天的時間——這可是集結了整個蘇聯最尖端的科研力量的團隊!而檢測所得出的答案,卻讓這些國寶級的專家陷入了集體的癲狂,好不容易冷靜下來,他們又不得不花了一周的時間來反複驗證這一答案,以確定並不是自己弄錯了。

不怪得他們這樣失態,依照儀器檢測和眾多專家分析的結果,這塊比香煙盒還小的部件,居然包含著圖像采集,圖像數據化轉換,以及電子信號的傳輸這三大功能模塊,而同樣的功能,如果要用蘇聯的技術來實現的話,即便是在完全不考慮成本和量產化生產的前題下,其成品體積至少也得有一個床頭櫃的大小,並且各方麵的性能還要遠遠低於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

這就很嚇人了!

無論是圖像的數據化轉換還是無線電傳輸,這些技術單獨拿出來都不算稀奇,最簡單的例子:電視,采用的就是類似的技術和原理,但為什麼這麼多年,卻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能把這些技術應用在無人機上?難道那麼多專家都看不出這種技術在軍事上的用途?

答案很簡單,不是不想,而是根本沒辦法做到,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以現有的技術水平,根本沒辦法將這些設備的體積縮小到可以用無人機來搭載的地步。

想像一下,一個煙盒大小的係統模塊,隻需要一架翼展一米左右的飛行器,就足以將它送上天空,甚至再小一些也沒什麼問題,因為這樣的重量和體積根本不會給飛行器帶來太大的負擔,可如果是一個床頭櫃那樣龐大,重量至少也有十幾二十斤的設備呢?搭載它的飛行器又得增大到什麼程度?

不僅如此,更小的體積也代表著更低的能耗,煙盒大小的係統,用一塊電池就能輕鬆的供電,但如果要讓一個櫃子大小的設備運行起來,其所需的電量和電壓恐怕就得用一台發電機才能帶得動了——這七七八八的設備加起來,最後結果就是飛行器的體積也一增再增,最後設計師一看:咦,還多點空間,得了,正好加個駕駛艙……什麼?這是無人機,不需要駕駛艙?這麼龐大的機體,這麼昴貴的造價,你確定真的不需要給它配備一名機師嗎?

這已經不單單隻是一架無人機先進與否的問題了,如此巨大的差距,所代表的幾乎就是整個電子技術和相關製造領域的整體落後,從設計,到理念,從材料,到製造,隻有全方位的落後,才有可能形成如此強烈的對比。

用一名蘇聯權威專家的話說,光是這些零件上已經檢測和驗證出的技術,就已經比蘇聯先進了至少三十年,而這三十年,還是最保守的說法。

為什麼說保守?因為這三十年,指的是蘇聯在已經獲得了這些設備樣品,並從這些零件與材料上了解了技術發展的方向,然後再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進行研究,最終達到與其同等的技術水平所需的時間——但事實上,對於真正的先行者而言,他們是不可能有什麼參照物的。麵對無儘的未知,他們隻能憑經驗和智慧,再加上一點運氣和足夠的勇氣去一步步摸索,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十倍以上的艱辛,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都能將蘇聯甩出這樣遠的距離,那背後所代表的含義,可就令人不寒而悸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