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艱難的選擇
肖亞龍這一生,曾作出過無數選擇,其中不乏艱難的決定,但所有的決定,卻都比不上此時此刻他所要作出的抉擇來得艱難,那就是:他是否應該下令擊沉麵前的這艘蘇聯潛艇?
下達命令很簡單,就戰術層麵而言,對方的潛艇完全沒有發現他們的存在,而且正處在已方潛艇的正前方,甚至還主動浮出了水麵,隻要他一聲令下,對方根本不可能來得及作出任何反應,除了被擊沉絕不會有第二種可能,這樣一來,既避免了關鍵人物和物品落入對方之手,也能給他自己從軍的履曆添上無比榮耀的一筆——能在任務中真正擊沉一艘他國的潛艇,這對於一名海軍軍官而言,絕對是一個不小的誘惑,甚至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但是,擊沉之後呢?這後果,中國是否又能夠承受?
作為一名海軍高級軍官,肖亞龍當然清楚一艘潛艇在任務中被他國擊沉這意味著什麼,不提潛艇本身的價值和上百名高級技術官兵的生命,在國際的慣例中,海軍的艦艇向來都是被視為本國領土在海上的延伸的,也就是說,無論是什麼樣的理由,你擊沉了對方的軍艦,都會被視為對當事國家領土和主權最直接的踐踏和侵犯,沒有哪個國家能容忍這樣的挑釁,尤其當這個國家還是向來以鐵血霸道聞名於世的蘇聯之時,想想都知道一艘潛艇的沉沒會讓他們何等的憤怒。
是的,從道理上說,這艘蘇聯的潛艇的確是侵入了中國的領海,而且還真在意圖奪取中國的重大機密,中國就算將其擊沉,也是有理有據的——但可惜的是,這個世界最大的道理並不是那些國際法則,而是最**裸的弱肉強食,所謂的道理和法律,都隻有在強者願意坐下來跟你講道理和法律的時候才會有用,而一旦把對方的潛艇擊沉,也就意味著雙方都沒有了退路,那時,再談什麼國際法,就隻是一個笑話了。
擺在肖亞龍麵前的,無疑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他選擇下令擊沉這艘蘇聯潛艇,那麼就有可能引發中蘇兩國的全麵戰爭,這毫無疑問會給當前的中國帶來滅頂之災;可如果坐視不管,此次行動的目標人物和物品就會落入蘇聯人之手……他不知道這件東西是什麼,也不知道被上級點名必須要除掉的叛徒掌握著什麼樣的機密,但僅從上級給他的授權和命令中就不難感受到這兩者的重要性有多大。
上級給他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不擇一切手段,哪怕是所有人死光了,也必須要保證除掉叛徒,和摧毀他所攜帶的那件巴掌大小,看起來無比精密的電路板塊——尤其是這塊電路板,必須要萬無一失,保證親眼看到它被摧毀才算完成任務!
肖亞龍不是沒有執行過機密任務,但令上級如此緊張和重視的機密任務,卻還是第一次碰上,在他看來,哪怕是與兩彈一星工程相關的核心文件的重要性恐怕也不過如此了,所以此時此刻,他才會如此的糾結,因為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權衡兩者的輕重。
更要命的是,此時蘇聯的潛艇已經離目標的小船越來越近,如果現在不動手,等他們將目標帶上船,那時就算想打也打不了了——此項任務,最關鍵的就是要保證摧毀那塊電路板,但如果目標被帶進潛艇內,就算擊沉了潛艇,也不能保證電路板就一定會被摧毀,事實上在潛艇外殼的保護下,這塊電路板能完整保存下來的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到時潛艇沉在這香港附近的海域裡,那不等於就是將東西送給了英國佬嗎?
其實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不主動攻擊,但以威懾的手段迫使蘇聯潛艇放棄任務,然後押著它離開,但這樣一來,也就意味著隻能將目標留在這裡,任由他脫離掌控……但這樣,至少還有機會讓已經偷渡登岸的行動隊趕過來清除目標。
“打開聲納,鎖定他們,上浮到攻擊位置!”
再三權衡之下,肖亞龍最終還是決定冒一回險,畢竟就算是擊沉了蘇聯的潛艇,他也沒有絕對的把握可以確保摧毀零號文件——消滅叛徒倒是不難,難就難在東西在叛徒手上,狗急跳牆之下,萬一叛徒將零號文件扔進海裡,那麻煩可就大了,所以與其冒著跟蘇聯開戰的風險去賭一把,還不如將任務交給更專業的團隊去完成。
聽到命令,部下們立刻便開始執行,隨著一道道開關被切換,坐沉在海底的潛艇也瞬間就活了過來,尾部的螺旋槳飛快的旋轉,帶動起水流將海底的泥沙衝起,同時也推動著潛艇向上遊去,而艦首發出的聲納,就如陣陣的鼓點般沉重的擊打在不遠處的蘇聯潛艇外殼上,頓時引發了艦內的一陣慌亂。
潛艇在水下作戰,聲納就等於是它們的雷達,而聲納也有主動和被動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