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小小的插曲很快就被梁知秋拋到了腦後——不過是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出了本低俗,雖然有些令人意外,但還不足以讓一個北大的副教授為之念念不忘,但是,令他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天,同樣的事情居然又發生在了北大的校園:他的一名學生,居然也寫出了一本,也同樣通過了那家出版社的審批,獲得了出版簽約,並且稿費還是千字十五元的標準——這件事一曝光,直接就在整個學校引起了轟動,甚至連學校領導都聽聞了此事而加以過問。
出書,這對於北大而言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因為這裡本來就是中國高級知識份子,尤其是文人最密集的地方,有過出版作品的人絕不在少數,但那些人多半都是擁有不菲的聲望和令人尊敬的知識修養的大師級人物,至少也得是個講師級彆的高等人才,在學生時代就能寫書出版的人……或許不能說沒有,但也絕對是鳳毛麟角,而且每一個都堪稱是北大的驕傲。
問題就在於此:如果要說這名學生是學習的優等生,又或者有什麼過人的天賦的話,這個新聞或許還不至於這般轟動,但偏偏這名學生在班上卻是出了名的調皮搗蛋,平時理科成績還好點,文科,特彆是語文作文的水平,基本就沒得過高分,以至於當這個消息傳出來的時候,他的語文老師和班主任根本就不願相信,甚至還特意將他叫到辦公室詢問,直到這娃從家裡拿來跟出版社簽好的合同副本,這才不得不接受了這一現實。
按理說,自己教的學生取得了這樣光彩的成績,雖然寫的隻是一本上不得台麵的通俗,但好歹也是著書立傳,作為他的老師應該隻會感到開心和驕傲才對,但當學校的老師們在傳閱了這名學生拿去送審的原稿和了解了他拿到的稿費標準後,卻是怎麼也笑不出來,也誇不出半個字。
本身沒什麼特彆的,大概內容也就是講一個生活在現代的窮小子因為一個意外穿越到了西遊記的世界裡,然後利用自己對劇情的了解,混進了西遊的團隊中,跟著唐僧一起開始漫長的打怪升級之路的故事。雖然題材有些新意,但整部書的文筆隻能用勉強通順來形容,通篇還有不少的錯彆字,至少在這幫北大講師和教授們看來,這樣的作品彆說出版,就算當作文來打分,最多也就是一個及格,那出版社的編輯得眼瞎到什麼地步才會將這樣的書給選上?
但是,就是這麼一本低劣到讓他們不屑一顧的低俗,區區六萬多字的開篇,這名學生不過就是花了一個月左右的課餘時間來完成,就賺到了近千元的稿費……這尼瑪的比一個大教授的工資都高了好幾倍的有木有?
近千元啊——在這個時代裡,一個萬元戶就可以上中央的新聞聯播當典型,一個月能賺上千塊錢,這是什麼概念?而且這還不是那些靠投機倒把之類的違法手段賺的錢,而是堂堂正正寫書出版賺來的稿費,是絕對偉光正的收入,你讓他們這些為了幾十塊錢的工資差彆就為個職稱而爭得頭破血流的講師教授們情何以堪?難道說他們這些年苦苦鑽研的知識,還比不上一個小屁娃的鬼扯蛋?
彆人不知道,反正那位語文老師在這之後,好幾天都魂不守舍無精打采的,不過也沒人笑話她,因為大家都差不多。
更有意思的是:按說學校出了這樣的學生和事跡,校方怎麼著也得好好宣傳一下,可是當學校領導看過那娃寫的之後,這事也就再沒有了下文——領導們既沒有說要怎麼辦,下麵的老師也好似集體失憶一般,沒一個人去問,雖然私底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校園,也讓那名學生成為了學校的明星人物,但在公開的場合,校方卻是連半個字都沒有提及。
據梁知秋判斷,這恐怕是學校領導覺得要是把寫出這種水平文章的學生當成了典型去宣傳的話,學校實在是丟不起這人——知道的會明白這家夥其實隻是北大的差生,不知道的還以為北大教出的尖子也就是這個鳥樣呢,要是那樣百年的校譽可就真是毀於一旦了。
在這之後,整個北大的氣氛就開始變得有些詭異,課堂下,利用課餘時間寫幾乎成為了一種時尚,有點想法的學生都在嘗試著自己進行創作,甚至在上課時老師們都不止一次的發現有人在課堂上開小差偷偷寫書或是看書,一些神話,道教,佛教之類的,原本從來沒人關心的知識突然成為了師生們討論的熱門,連梁知秋這個隻能勉強算是搭點邊的曆史係也跟著沾了光,不時都會有一些師生向他來請教一些問題:大多是有關於一些曆史名人的奇聞趣事的東西,又或者是一些與曆史沾邊的民間傳說。
對於這種改變,梁知秋看在眼裡,卻不知該作何評價,但心中卻也越發的難以平靜——雖說他不可能去羨慕或忌妒自己的學生,但捫心自問,要說心裡一點想法都沒有,那也是自欺欺人,正如妻子所言,如果說連這種水平的小屁孩都能寫書當作家的話,那自己這個堂堂的北大副教授,寫出的東西怎麼也不會比學生差?就算是同樣的稿費標準,一個月抽空寫個幾萬字,那也相當於自己工資的好幾倍了……
雖說這種通俗上不了什麼台麵,但那也隻是針對一般文筆質量低劣的作品而言,真要寫得好了,哪怕是神怪鬼狐的傳奇也一樣可以登堂入室的,四大名著不都是通俗嗎?還有聊齋,說起來也就是一本市井的神怪故事集,可誰敢說人家作者就不是大文豪?
隻是,如果自己要寫的話,該寫本什麼樣的題材的呢?又不知那出版社對作品有哪些要求……這倒是要好好調查一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