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被隱藏的真相(2 / 2)

“數控機床?”

打量著這些機器,蝴蝶一眼就認出了它們的‘身份’,雖然他不是技術工人,看不出這些機床是什麼型號,但如此明顯的特征,要是還認不出這是全自動的數控中心,那也未免太廢了——更何況,如果他沒記錯也沒猜測的話,這些機床的關鍵核心部件和技術資料,最早還是他搜集帶過來的呢,也難怪看著這麼眼熟。

“這是用我帶來的那些零件組裝的?精度怎麼樣?好用嗎?”

走近後,發現這些設備的外表都很新,連漆麵都保持著光澤,卻沒有相應的廠標,便越發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果然,老人笑了笑,跟在他身邊的一位白發教授卻是不無遺憾的說道:“坦率的說,不是很好用,精度雖然比我們現有的機床已經高出了很多,但還是達不到最理想的要求。”

愣了一下,蝴蝶不禁有些尷尬,畢竟東西是他弄來的,雖說這結果早有預料,也是情理之中,但被人當麵這麼說,終歸是有些不好意思。

好在教授又解釋道:“當然,能有這樣的結果已經很不容易了。精度不夠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麵是這些核心部件的原理技術我們還沒有完全吃透,另一方麵,機床主體是臨時趕製的,沒有經過時效處理,本身就存在較大的誤差,再加上我們目前采用的刀具也都達不到高速切割所需要的性能需求,隻能降低轉速來使用……總之,這種種的因素結合在一起,使得這些機床的加工精度最多也隻能達到5個絲,也就是百分之五毫米左右,不過這個結果應該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照估計,等我們完全吃透了相關的技術之後,通過軟件補償之類的方式,應該可以將精度控製在2個絲以內,到那時,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了。”

聽到這番解釋,蝴蝶卻又是一驚。他雖不是技術工人,對機床懂得不多,但當初搜集資料時,多少也是了解過一些相關知識的,所以自然很清楚5個絲的加工精度意味著什麼——這個數字如果是放在二十一世紀,自然是不合格的,但二十一世紀是什麼樣的生產水平?事實上就算是二十一世紀,市麵上那些中低端的數控機床加工精度其實也高不到哪兒去,一般也就是2個絲左右,如果還想更高,那就屬於工業母機的範籌,是真正的國之重器,有錢人家都未必會賣了。他當初拆解後帶過來的那些零件,本身就是來自於中低端的機床,甚至都不是市麵上最貴最好的,能憑借這樣的條件做到這種地步,就算他是個工業的外行,也知道其中的艱辛,絕對不是一句‘不容易’就能概括的。

當然,就算再怎麼‘不容易’,作為一台數控中心來說,5個絲的誤差也的確是大了些——倒不是說不能用,事實上在工業領域裡,對零件的精度要求真能達到這個標準以上的,也不是很多,而且數控機床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它能以最高的精度去加工那些異形零件,也就是說,無論零件的形狀多複雜,它都能保證每一個尺寸的誤差都在其機器本身的最大誤差之內,這就相當了不起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是車一根十厘米長的圓棒,那麼不需要什麼數控機床,隨便一個合格的車工都能用一台普通的手工車床將精度控製在2個絲以內,技術好的費些功夫,甚至將誤差歸零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如果是要在兩塊木板上雕刻同一幅浮雕畫的話,那麼就算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技工,他最多也隻能保證這兩幅圖案用肉眼無法看出太大的差彆,卻絕對不可能保證這兩幅浮雕的每一處尺寸精度都能控製在毫米的級彆內,更彆說‘絲’了——像這樣的加工,隻有多軸數控機床才能做到。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這5個絲的誤差才顯得如此尷尬——政府費了這麼多心血打造這間工廠,先是托蝴蝶從另一個時空帶來那些關鍵部件,又集中國內最強的製造力量,以這些部件為核心生產組裝出這些機床,當然是想讓它們成為中國工業的頂梁柱,就算不能成為工業母機那樣的存在,至少也得能在一些尖端製造領域裡,為國家減輕一些壓力?

可現在這5個絲,卻著實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要求高的零件差1絲都是廢品,像航空航天領域裡,零件的誤差都是用千分之一毫米來計算的;而要求低的,又何必費這麼多事?總不能把這些寶貝當成普通的機床一樣去投入常規生產?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可以這麼乾,但在這個時代,就算是美帝都不敢這麼奢侈。,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