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一波三折
事情麻煩了。
李悅新不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但如果真如他所分析的這樣,對方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帶著王磊潛逃出國的話,那麼他們可以落腳的範圍就太大了——在沒有曝露身份的情況下,他們完全可以在任何一個城市,任何一個地方潛伏下來,隻要將王磊隱藏好,哪怕他們大搖大擺的走在街上,也沒人會懷疑他們。
至於說,毀約後王磊會不會說出他所知道的那些情報,這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得有多傻的人才會相信一個間諜會遵守自己的承諾?以為把秘密藏起來不說,就可以要脅對方?會這樣想的人,隻能說明他的智商真的需要充值:間諜不是殺手,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會使用暴力的手段來獲取情報,一條喪家犬,憑什麼要脅人家?
但是,這些卻都隻是個人的猜測,而一旦要按照這個思路去追捕案犯,那麼很多預定的方案就都要重新設計了,這將直接影響到接下來的偵破方向,無奈之下,李悅新也隻能借著向總部彙報的機會,將自己的這份擔憂也一並轉達,將問題交由上級去決定。
其實,這個問題老趙也想到了,而且已經作出了相應的預案——專案組追蹤的主力當然還是應該以防止目標潛逃出境為主,但在封鎖各地交通要道的同時,所有可能被案犯用來藏身的地區,也都將展開拉網式的清查,反正嚴打此時還沒有結束,各地公安執法機關都還處於戰備狀態,倒也省了動員和協調組織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印有王磊照片的通緝令已經開始向全國分發,主要的城鎮地區,大街小巷裡都開始張貼起來——之所以這樣大張旗鼓,是考慮到王磊的叛逃肯定已經導致了五軸機床項目組的泄密,就算那些詳細的資料還沒有落入對方的手裡,對方肯定也已經知道了中國正在研發五軸數控機床,所以再怎麼遮掩也於事無補,反倒不如大大方方的擺明車馬,更能發揮自己的主場優勢。
事實也證明了這樣做的確是很有用,在這個時代裡,哪怕是最強大的美國和蘇聯,他們的安全機構也不敢說能將自己的觸角遍布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但是中國卻能夠做到——就在通緝令正式下達不久,各地很快就傳來了大量的線報,雖然大部分很快都被當地的公安與國安驗明排除,但在這其中,也依然出現了幾條非常有價值和可疑的線索:在北京與天津之間的武清區,有多名熱心的群眾反應,曾見過與這通緝令上很是相似的人出現,同行的還有一名女子,這與王磊一案的某些特征幾乎是完全吻合,時間上也對應得上。
剛乘火車回到北京的李悅新與趙忠義,甚至還沒來得及回到總部,在車站裡直接就被趕來的韓紅梅截下,三人立刻動身,又再次趕赴武清。
因為是夜班車,人不是很多,所以很容易就買到了幾張臥鋪的包廂票,這也算是工作需要,隻是車廂裡,儘管三人都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合眼,卻沒有一個人睡得著,索性將帶來的資料分成三份,借著這空閒的時間看了起來。
其實,該了解的情況都了解得差不多了,這資料上無非也就是一些有關於王磊平時的工作表現與為人處事,都是後麵陸續收集的,其中也有一些關於他家庭背景與成長時期的描述,看起來也都沒什麼特彆——出乎意料的是,這個王磊在單位的評價居然還很是不錯,甚至直到現在,也有很多人不願相信他是主動叛逃。
想想也不難理解:如果不是表現得好,工作能力強,生活作風又過得硬,他又憑什麼會被選進五軸機床的項目組,並且還被當成技術接班人來培養?要知道,像這種高度絕密的項目計劃,任何參與者都是要經過嚴格的政審的,政審的內容不光是要查你祖宗八輩的親屬關係,家庭成份,對於個人平時的言行表現,也都是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的,像王磊這樣沒什麼身份背景,沒人給他撐腰開後門的年輕人,能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被選進來,本身就代表了政府國家對他的信任和肯定——這樣的一個人,平時的為人表現就算再差,也是不會差到哪兒去的。
隻是,這樣的人,明明前途一片光明,為什麼也會背叛國家啊?
歎了口氣,趙忠義放下手中的資料,隻覺得心裡有些憋悶,恨不得要大喊幾聲才好。
從資料來看,這個王磊也算是根正苗紅,父親是技術工人,母親是知識份子,都為國家工作了一生,父親在他年幼時就因為一次工傷事故而去世,雖然沒有評上烈士,但也算是為國儘忠,母親辛苦將他拉扯大,在那個全民隻講政治,輕視知識的年代裡,硬是將他培養成一個才華過硬的大學生,在國家恢複高考的第一年,他就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北大……光看這份履曆的話,這個王磊簡直就是一個勵誌的典範——事實上他也的確是很多人所羨慕和學習的榜樣,至少在他叛逃之前確是如此。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深受組織信任,肩負著國家民旗期望的優秀人才,卻在自己事業剛剛開始之時,就背叛了國家,背叛了民族,趙忠義完全無法理解,那些間諜究竟是給他灌了什麼樣的迷湯,才會讓他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選擇?
其實,又何止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