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壕的世界你不懂
蝴蝶的想法其實也並非是完全不可能的,軍首長覺得它不靠譜,隻不過是習慣性的將心比心,用中國人自己的思維去衡量彆人,自然才覺得這不可思議,但事實上,這樣的交易在世界上還真不是什麼稀奇事,不少的冤大頭……我是說不少的國家都曾經這樣乾過。
其實,這也沒什麼難以理解的——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跟中國人一樣,對科技和發展偏執到了瘋狂的地步,不管是什麼樣的技術都非得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否則就吃不香睡不著,總感覺會有刁民來害朕,用這些他還沒有掌握的技術來卡他的脖子,然後就會咬牙切齒的發動全國的力量去搞攻關,不惜代價不惜成本的將這技術給破解,直到自己也可以生產出同樣或是同類的產品,這才能稍稍鬆一口氣,但很快又會將目光放到另一項他還沒掌握的技術上,並且將這一過程不斷的重複,直到自己完全的掌握了所有門類的技術,並將它們都做到最好為止。
尼瑪這根本就是有病?
二十一世紀的地球為什麼會被稱為地球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那時的地球各國,除了中國這個怪胎之外,走的都是分工合作,聯手發展的道路,因為科技越是發展到後期,拓展出來的技術門類就越是廣泛,單憑一個國家的力量,已經很難,甚至是不可能在全部的領域裡去齊頭並進,所以各國往往都是專注於某一項自己所擅長的領域,致力於掌握和控製關鍵性的核心技術,而將那些次一級的技術去交給其他國家發展,回過頭再彼此進行合作,這樣一來,效率就往往要比自己一個人單乾快得多,既省時省力,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關係和交流。
按說這種發展模式其實也挺不錯的,可壞就壞在那些西方國家太喜歡用技術去卡彆人的脖子,而中國一直以來作為他們長期所針對的對象,更是吃儘了這種被人在技術上卡脖子的苦頭,天長日久的,也就養成了啥東西都非得要自己學會弄的毛病。
這樣乾,起步時當然會很痛苦,因為需要發展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而一個國家的國力又畢竟有限,於是就什麼都想做,可什麼都做不好,隻能靠乾些低端的體力活來養活自己,慢慢的苦熬……但後來的發展也證明,這些痛苦並沒有白熬,因為越是發展到後期,這種工業門類齊全,具有完整的工業技術鏈的整體優勢,在國際的競爭中好處就越是明顯。
但是,就算是知道這個道理,也不是誰都能吃得了這種苦的,很多在中國人看來完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在其他的國家根本就不可想象。
在中國,每一個出生的嬰兒,當他長到六歲時,無論家境貧窮還是富裕,無論他的父母是國家乾部還是工人農民,他都必須要進入學校去接受學習,在這之後的至少九年內,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各種知識文化,並儘量的要在學習成績上超過其他的同齡人,國家和社會會承擔他們學習生活所需的一切,直到這九年製的義務教育完成,他們中成績最差的那一部分才能走出學校,步入社會——但這樣的人,通常都隻能從事一些最低端的體力工作,那些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待遇也更好的技術崗位,則會由那些在此前的學習中,能夠超越大多數人,得以完成更高學業的精英們來但任。
光是這一點,全世界就沒有幾個國家能夠做到!
要成為一個工業國家,可不是隨便買幾台機器,建幾座工廠那麼簡單的,最起碼的條件就是得擁有數以千萬計接受過現代教育,能滿足現代化工廠需要的技術工人——文盲是當不了工人的,尤其是技術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技術工人,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艱辛,甚至不比成為一名科學家更輕鬆,沒有這樣的人才基礎,所謂的工業化建設就是一句笑談。
但這其實還不是最困難的!
要想複製中國的成功,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你就算完成了全民的普及教育,也很難讓那些哪怕隻是接受過最基本的義務教育的國民,心甘情願的進入工廠,去做一個隻能拿著微薄的薪水度日,卻又每天都要辛苦工作的工人——因為這與他們的付出和努力根本就不成正比,像那些社會福利優越的國家,很多人是寧可躺在家裡當米蟲,等著吃政府的救濟,也不肯到工廠去做一份普通的工作來自食其力,尤其是對於‘狗大戶’們這種隻靠著賣石油,就能讓全國上下吃得腦滿腸肥的真土豪,就更是如此,所以對於他們而言,與其費力不討好的去搞什麼工業建設,還真不如直接花錢去買,反正他們也不差錢,能買得到的東西為啥非得自己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