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但凡是腦子清醒點的人,麵對如此違背常理的繁榮,都該心生警惕了,可遺憾的是,日本人那中山狼一般得誌便張狂的本性又再一次坑了他們,或許也的確有那麼幾個人意識到了問題的存在,但在整個國家和民族一片狂歡的氣氛下,也根本左右不了大局。
當時的日本,已經瘋狂到了什麼程度?
不說什麼數據,就舉一個真實的事例就能看出他們的囂張:曾經有家日企打算要收購美國的一棟大樓,美方開出的價格是4億多美元,日本人也同意了,但是,當拿到合同的那一刻,美國人卻發現合同上寫著的收購價是6.1億美元,這讓他們莫名其妙,結果日本人的解釋是——他們的老板頭一天發現曆史上單棟大樓的最高出售價是6億美元,於是他就想要打破這個紀錄。
有錢就是這麼任性,有錢就是這麼狂妄。
以上這件事,還隻是當時的一個縮影,在整個國家的財富憑空翻了幾倍之後,整個日本上下都陷入了一種狂熱的購買模式,普通人出國旅遊購物,企業財團則瘋狂的進行並購,他們在美國瘋狂的購買一切所能看到的東西,最誇張的時候,甚至連美國極具象征意義的洛克菲勒中心都給買了下來,以至於就連美國的媒體都在悲呼:日本人再這麼買下去,整個美國都要變成日本的一個縣了。
但正如那句話說得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如此瘋狂的購買,使得當時的日本企業雖然是收購了大量美國資產,但事實上這些資產大多都沒有給他們帶來理想的收益,反倒還得不斷的往裡砸錢——這是肯定的,美國的那些大財團費儘心機的營造出這一切,可不是為了讓這些日本人騎在自己頭上拉屎的,先不說日本人在那種非理性的狀態下收購的這些美國企業有多少本就是經營困難的負資產,而他們為了充土豪,又為這些負資產多花了多少的冤枉錢,單單是為了完成整個收割計劃中的最後一環,美國的財團大享們就絕不會允許日本在這些被收購企業上賺錢。
於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難想像了。
當吃飽喝足的國際炒家們帶著賺來的錢開始撤離,被他們炒到天上的日元彙率也開始像跳崖式的下跌,這種跌落又導致了市場的恐慌性拋售,很快就形成惡性循環,而隨著日元彙率的猛跌,原本還一個個財大氣粗的日本人突然間就發現,自己沒錢了。
這時候,日本人才意識到自己這些年,究竟是作了多大的死!明知這瘋狂上漲的彙率是不正常的,就相當於是借來的錢,可就因為這花錢裝逼的感覺實在太爽,所以舉國上下都下意識的忽略了那有朝一日彙率下跌的後果,事到臨頭,再要後悔卻已經遲了,一邊是手上的現金大量蒸發,另一邊則是積壓著一堆堆在不理性的情緒下買來的大量賠錢資產,資金鏈立刻就陷入了斷裂的絕境。
這時候,唯一保命的辦法,就隻能是把這些已經變成了包袱的負資產賣出去,一來減輕自己的負擔,二來麼,多少也能回點血……可就像你在品牌店裡當剁手黨一樣,彆看這些東西當年在店裡購買的時候個個身價不菲,連一點折扣都不給打的,可現在手頭緊了想賣出去,卻未必就有多值錢了,尤其是在全世界都知道日本經濟即將崩潰之時,誰會這麼好心來雪中送炭?當然是趁火打劫啦!
經過了這場打擊,整個日本的經濟直接就倒退了二十年,無數的企業公司倒閉,數以萬計的人在絕望中選擇了自殺,而原本蒸蒸日上,甚至已經威脅到歐美企業的那些日本公司,在此之後再也不複往日之威,隻能在美國爸爸的指揮下分點剩湯剩水了,無法從外部獲得資源後,日本財團又重新開始壓柞自己國內的民眾,不堪壓力的底層市民在發現自己不管怎麼努力也無法再改變命運後,也變得自暴自棄,不少人都選擇逃避現實,這無形中倒是促進了後來島國‘宅文化’的流行。
按照原本的時空軌跡,這廣場協議原本是要到195年的9月份才能簽下來的,但因為蝴蝶的到來,使得這幾年美國政府和財團增加了不少的開支,加上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細節的影響和改變,使得這個時空裡,這份協議足足提前了半年問世。
不過,剛簽下協議的日本,此時卻還沒有陷入到那種狂熱的興奮中,這就需要大家來幫他一把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