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186(2 / 2)

胡敏蓉回頭,卻是梁春,正瞧著剪雲的背影,桃花眼中是毫不掩飾的殺意。

“梁公公莫開玩笑——”沒想到梁春會這麼說,胡敏蓉登時有些慌張——

做為太後的心腹,梁春眼下可是今非昔比。

“小姐還叫我小春就好。”梁春卻是深深的看了胡敏蓉一眼,“當初若非小姐出言相救,世上早就沒有梁春這個人了……”

彼時梁春剛進宮,不小心摔碎了太後最喜歡的一個茶碗。梁達直接讓人拉出去,二十大板下去,梁春立時進氣多出氣少。被人拖著丟出去時,正好遇見從太後那裡出來的胡敏蓉。胡敏蓉看他可憐,便幫著跟太後說了兩句好話……

“你這個丫鬟不能留了,不然,定會壞了小姐的大事。”看胡敏蓉依舊發呆,梁春又低聲重複了一遍,“你不用擔心,事情交給我就好。有我在,絕不會讓人害到你。”

“梁春最大的心願就是小姐心想事成,從前梁春無能,幫不到小姐,今時卻是不同往日。梁春定會儘其所能,幫小姐達成所願。有我在,不會讓任何人威脅到小姐,若是有人礙了您的眼,您隻管吩咐梁春就好。”

剪雲正好拿了鬥篷出來,梁春目不斜視的從她身旁經過,眼神卻已是和看死人一般了。

胡敏蓉腦海裡卻是一片空白——梁春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之前自己和妹妹的爭執,甚至胡敏君的死亡真相,他分明全都清楚!

狀元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客棧,卻因為出過一位狀元而名聲大噪——

實在是這位狀元太過有名,正是當初娶了王家小姐的崔家第一代始祖,崔鶴蘭,崔老先生。

當初崔鶴蘭連中三元,狀元及第之時,住的正是狀元樓。隨著崔家地位一天天鼎盛,狀元樓名聲也跟著日益飛漲,更留存了諸多名人的墨寶,到得今日,已是成為帝都一大盛景。

前來趕考的舉子,一則想要瞻仰一下曆代名家墨寶,二則也圖個吉利沾沾喜氣不是。

眼瞧著春闈在即,帝都狀元樓生意簡直不是一般的火。

聚集在帝都的士子,隔三岔五就會在狀元樓舉辦文會。

既交了朋友,又研習了學問,更可以借好文章揚名——

寫了好文章巧遇貴人,之後在朝堂上混的風生水起青雲直上的軼事可不是一直都流傳甚廣。

每每隨著一場又一場的文會結束,總會有一些士子在帝都文壇嶄露頭角。

今年自然也不例外。更甚者薈聚帝都的士子說是藏龍臥虎也不誇張——

南方士子,以出身王家的王梓雲為首。

此子相貌俊秀,滿腹經綸,尤其一篇《詠荷賦》,不獨寫出了荷花之香遠益清,更寫出其高華出塵,一時廣受推崇,名滿帝都。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南北士子之爭從來不曾斷絕。南方士子團聚在王梓雲的周圍,北方士子則是以承恩公府的楊修雲為首領。

文獻太子在世時,楊修雲身為伴讀,可是跟著一塊兒受大儒教誨,十二歲便有文名傳於世。雖是因太子殤逝,沉寂了這麼幾年,可隨著楊皇後重新執掌後宮,連帶的正旦日時吉兆頻現,楊家地位跟著水漲船高,楊修雲身邊頗是聚集了一些有才之士。

期間南北士子也頗是以文會友過幾次,楊修雲每有精彩詞章問世。南北士子雖是互有勝負,王梓雲並楊修雲卻是贏得了所有人的認同,一時南王北楊並稱當世第一之說,傳遍帝都。

王梓雲謙謙君子,耳聽得諸般頌揚,隻說不敢居之。楊修雲卻是頗有北方士人的俠義之氣,當時就否定了這一說法。更是直言“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謂芝蘭玉樹,南北方各有一傑出士子,文采精華更在修雲之上”。

話一傳出,馬上有人認定,乃是楊修雲自己承認不如王梓雲;也有人提出否定意見,以為楊修雲從不做藏頭露尾之事,既是沒有直接點出王梓雲的名字,則所佩服者另有其人。

畢竟南方大家族聲譽最盛的可不是王家,而是崔家。

當即就有人反駁:

“年兄怕是糊塗了,難不成沒聽說過,崔鶴蘭老先生一脈不知做了什麼有損德行之事,以致被上天收走文氣,連帶的血脈都有可能斷絕……如今南方,分明是王家一家獨大……”

“那豈不是說,今年春闈,王梓雲公子極有可能獨占鼇頭?”

“也不見得。畢竟即便讓楊公子五體投地的那位南方士子就是王梓雲,楊公子極力推崇的可還有一位北方士子呢……”

也有人猜到楊修雲說的這人是不是陸瑄:

“畢竟這幾年,北方文壇執牛耳者一直是朱雀橋陸家。”

“聽說他們家那位中過解元的九公子,今年也要下場呢。”

卻被消息靈通之人笑了一臉:

“十四歲中解元又如何?都是老黃曆了。那位九公子可也有崔家血脈,聽說當初陸閣老還請和尚過府做法,希望能破除詛咒。”

“你們不知道吧,還有更可笑的呢,數月前,陸家還曾舉家上廣善寺還願,你們可知道,原因為何?”

“我也是聽我三大爺外甥的表兄說起,才知道竟是因為那陸九公子做了個夢,夢裡高中進士,醒了之後就高興傻了,一家人趕緊跑去廣善寺了……”

“這般急功近利,委實不像能安心做學問的人。所謂瞎貓抓了隻死耗子,當初也不知怎麼才得來個解元,說不定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也未可知……”,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