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幫扶(1 / 2)

對南開戰的時候,中國軍人的撫恤金在後世看來極為可憐,師級以上的軍官,犧牲後,撫恤金是八百塊,普通戰士基本上都是五百塊左右,有的還不到五百,最低標準應該是四百七十多塊錢。

一條人命就值五百塊,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撫恤狀況。

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這種撫恤金其實真要是結合時代來看,也不能說少,要知道在對南開戰之前,中國軍隊的傷亡撫恤金才是一百八十塊,這種製度直到對南開戰的前兩個月,國家才進行了調整。

在七十年代末期,當時社會還處於以前封閉狀態,生產力極為低下,市場大環境處於極端保守狀態,老百姓一年到頭也攢不下多少錢來,五百塊錢,在當時的購買力還是非常大的,很多窮苦地方的老百姓,積攢了十多年,都攢不下這麼多錢。

因此從七十年代來看,這一筆錢已經算得上是不少了。

可是當時政策的製定者們沒有考慮到社會的變革是如此的劇烈,自從分產到戶之後,農民的生活眼見的提高,生活狀態與產出收入,遠遠超出了以往,連萬元戶都屢見不鮮。

或許他們在以前幾十年都未必能攢下幾百塊來,但是到了這個時期,有可能幾個月就掙出以往幾十年都掙不出來的錢來。

五百塊,對於極少數貧困地區的人來說,還算得上是一筆大錢,但是對於正常的不富裕但也不貧困的普通農村百姓來說,這也不是難以觸及的數目。

這筆錢也就能買上一頭牛而已,再過兩年,便是連牛也買不起了,一個人的命隻值一頭牛的錢,這種落差感,可想而知。

而且國家還有一點更不好的是,這時候戶籍製度極為嚴格,當然,以後也同樣嚴格。

農村戶籍的軍人在戰後,依舊要返回農村種地,城市戶口的軍人則返回城內,由當地政府進行工作上的安排,大家都是人,但就因為戶口不同,各自的命運也就不儘相同。

沈明陽抱怨的就是這種問題,在他看來,他的戰友們為國捐軀,國家卻隻賠了這麼點屁大的錢,他無論如何不能接受。

如今都是九十年代了,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屢見不鮮,在大街上開車撞死個人還得賠上個三五千呢,怎麼到了他這些犧牲的戰友身上,就賠了這麼一點?

他雖然出生大家,身份不凡,但也拗不過上級早就製定的撫恤製度,可他本人又沒有這麼多錢給自己的戰友,因此心有愧疚,覺得對不起那些犧牲的農村戰友,實在無顏麵對他們。因此決定在儘力為戰友們爭取福利之後,便找個地方飲彈自儘,好陪著老兄弟們一起上路。

關曉軍雖然不知道沈明陽的心理想法,但他本人卻對這個年代上過戰場的軍人抱有一種極為同情的心理,這些人在多年之後,將會成為被遺忘的一批人!

這種遺忘,不僅僅是社會大眾的遺忘,更是政治上的故意遺忘,主流媒體不再提及他們,底層百姓無暇顧及他們,也就偶爾有點零星散碎的文字不痛不癢的說及過這種事情,但也隻是一筆帶過,不做深入。

關曉軍的農村老家,關帝廟就有一名參加過對南作戰的軍人,叫做關雲震,當初開戰的時候,他剛剛參軍不久,聽到上級要寫遺書,準備參戰,當場崩潰,哭著喊著要退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