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自有分寸(1 / 2)

獵戶出山 陽子下 3820 字 5個月前

肖子建就像一部百科全書,侃侃而談。

據《晉書·地理誌》記載,在東漢永壽三年即公元157年,當時中原的人口為5648萬,而到了西晉太康元年即公元280年,這時的中原人口僅為1616萬。短短的一百多年,華夏的人口就驟減3000多萬。

五胡亂華,中原漢族的人口驟減,而北方少數民族則在大規模內遷,民族結構也由此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原本在人口比例中占有絕對優勢的漢人已逐漸被少數民族追上,公元299年江統在《徙戎論》中說:“關中之八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可見其數量之多。

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不同的民族開始逐漸融合,在文化上,中原文化同化了少數民族,但是在身體上,融合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強壯體魄。

與此同時,南方漢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在五胡亂華期間,不少中原漢人湧入南方而增多。

相比於南方人,北方人更加身高腿長,而且體格健壯,在力量和攻擊範圍上優勢突出,其武術也更突出了這些特點。比如拳法上常用砸、崩、捶,出手也強調掄、衝、撞等,這些技巧的建立基礎在於力量上的優勢。至於腿法的運用及技巧上,南派更是遠遠不如。

所以在曆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北派武術都要強於南派武術。

直到宋朝,趙匡胤開創‘太祖長拳’,後來又出現‘嶽家散手’,講求以快製勝,出手凶猛,搏擊時強調見縫插針,貼身進步,手法上注重環環相扣。嶽家散手的最大貢獻在於搏擊時強調見縫插針,貼身進步,這直接形成了南派武術貼身短打的特點,同時也為寸勁的出現打下了基礎,奠定了即不追求在力量上勝過對手,但注重擊打瞬間的攻擊力度南派武術特點。

再後來張三豐創立內家拳,革命性的創造出內勁,靠智慧彌補了與北方人之間的身體差距,經過近百年,才在明清時期與北派武術平分秋色。

不過,北派武術並不等同於外家拳,南派武術也並不等於內家拳。

南北武術的地域區彆隻是形成了不同的武術拳法技巧,內外家拳講的則是發力方法上。自古以來不管南北派武術,真正大麵積運用的都是外家拳,因為容易速成。哪怕是近現代也是如此,內家拳講求天賦,講求悟,講求心性,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而且還不一定能乾過同境界的外家拳高手。所以不管是北派武術還是南派武術,大部分拳法都屬於外家拳範疇。

這就好比外家拳是實用品,可以批量生產,內家拳是藝術品,要想有成就,可遇不可求。

肖子建給陸山民上了一堂生動的華夏武術史課,這個看起來吊兒郎當的富家公子哥兒,不管他在武術上有沒有成就,至少他是一個博覽群書的人。這讓陸山民對他又產生幾分好感。

柳依依雖然來自北方,但正如她的拳館名字一樣,她不僅僅局限於北方武術。

接下來,又有兩組學員上台表演了太極推手和詠春尋橋,都是典型的南方武術,不過同樣也是套路表演,沒有多大的實戰意義。

柳依依緩步走到盛天身旁,優雅的朝他行了個禮,做到他的一側。

“盛老前輩能親自前來,讓晚輩受寵若驚了”。

盛天隻是淡淡的撇了一眼柳依依。

“柳天旭身體還好吧”?

“多謝前輩關心,爺爺身體還好”。

盛天淡淡一笑,“早在十多年前他就突破了搬山境中期,恐怕沒你說的那麼好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