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六.3(1 / 2)

千裡同風 江一水 4882 字 3個月前

誠如鐘離然料想的那般, 鐘離回率著大軍北上, 一連送回了數次捷報。不過一個月, 就將大批蠻族人從邊境驅逐。

雖然楚國於戰場上大獲全勝, 可接下來的事宜就讓朝廷上下忙得焦頭爛額。鐘離回率著大軍拿下了溯北五城,可謂是她從軍生涯中的最大一次戰績。就在全軍氣勢高昂整軍待發繼續前進時, 蠻族的金帳王庭遞來了求和書,兩軍就此停戰。

楚國派出了監天司的代少司命與九言寺卿前往邊境和談,秉承著皇帝絕對要占便宜的旨意, 最後交由鐘離回裁決, 兩國談和。

蠻族大君答應在自己有生之年不再犯楚國邊境,並且獻上了誠意十足的賠禮, 但是要求楚國交還他們奪下的五城。

這下可沒把軍中將士氣壞了, 直言他們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城池絕對不會還回去。蠻族的大使生怕楚國趁此機會再次來戰, 心想不還地也行,要不送個公主來和親吧。

這下主和的鐘離回可被氣樂了,自楚國入主中原神州以來,還從未合過親。哪怕當年蠻族曾連奪瀾州幾十城, 險些攻入宛州,丟失半壁江山時,楚國皇帝也沒想過低頭聯個姻。於是在和談會議上直言道, 楚國的公主沒有, 你們蠻族要和親, 就自己送個公主過來吧。

蠻族如今隻有一個公主, 那便是現今大君的長女, 格爾沁大那顏。格爾沁大那顏在蠻族青年中頗有威信,也是如今的軍中領袖,此次蠻族南下多半就有她的意思。蠻族大使一聽也怒了,雙方根本沒法好好談,於是一拍兩散,又打了起來。

遠在源州的鐘離然聽到戰事又起的消息愁得頭都大了,每天吃糠咽菜都消減不了那股煩躁。她終究還是不夠沉穩,一麵擔心軍餉的事情,一麵擔心軍中折損,生怕率軍出戰的鐘離回有個什麼意外。

她登基差不多七年,雖說鐘離回的確權勢滔天,深得眾人愛戴。可無論作為臣子,還是一個姑姑,她對鐘離然來說都十分重要。少年時期,鐘離回還曾將鐘離然帶在身邊,手把手地教導她批改奏折。且隨著鐘離然日漸增長,手握權柄後也十分識趣的急流勇退,作為一國之君鐘離然著實感謝她。

因此在聽聞瀾州又開戰後,鐘離然私下擬旨,將鐘離回還未大婚生下的孩子錄入宗冊,又提前擬好了冊封世子的旨意。

臨近年末之時,皇帝還從私庫調了不少好東西出來,往雲中王府送了大批珍寶,王府上下人心惶惶。不僅如此,鐘離然還借了顧思源的名義,給參戰臣子家中的內眷賜下不少財物,弄得年末之時向來清閒的顧思源不得不接了許多拜帖。

也因此顧思源不得不在隆冬之際於盛源宮設宴,召集各家內眷入宮,一方麵是安撫慰問穩定人心,一方麵是募捐軍資。

皇帝雖年輕,但卻極為節儉,甚少在宮中設宴,皇後隨了她的性子,幾乎不見人。除了某些必要場合,大多數朝廷官員內眷都見不到這位皇後,即使見了,也摸不清這是個什麼性子的人。

如今一赴宴,才算是隱約摸清這個滿身書卷氣的皇後是個什麼樣的人物。與那個朝堂上不苟言笑的年輕皇帝相對比,這位比她年長的皇後則是過於溫柔了些。

顧思源就像個師長,細細地將邊境的事情說了,一連大捷不會有什麼意外。話不多,卻自有一番堅韌的力量,能很好地安撫人心。

各家有了地,也漸漸平複了戰事帶來的焦躁感,從而也讓朝廷上的煩心事減少了許多。

顧思源初露麵給人留了個仁厚的印象,此後時不時就有人前來拜訪她。雖然她不喜歡出門,但偶爾接待些人,替人排解憂愁她還是挺樂意的,如此一來也算是替鐘離然分擔了不少壓力。帝後各司其職,齊心協力,總算是將這個難熬的年過去了。

正月十二,鐘離回率大軍反擊溯北,發動了最後一場戰爭,終結了此次的邊境之亂。這一次,鐘離回生擒了蠻族東路的將領格爾沁大那顏,以此要挾蠻族大君割地求和。

鐘離回透過皇帝傳來的旨意,隱約明白國庫約莫是撐不下去了,索性她也出了口惡氣,於是愉快地讓人和談去了。

此次和談,楚國交出了之後占領的城池,隻要了原先已經奪得的五城,並入了瀾州疆域。並且向蠻族主君要求了大量的物資作為賠禮,將格爾沁大那顏作為人質直接擄回了源州。

二月初,兩國於邊境交換了和談國書。於是鐘離回於二月中旬凱旋,率著大軍於三月返回了源州城。

向來摳門的皇帝於盛源宮設宴,犒勞三軍。楚軍這一次大獲全勝,大都是鐘離回的功勞。鐘離然也不知道怎麼賞賜她,絞儘腦汁給了許多東西,還下詔立了鐘離回的長子為世子。

她私下告訴鐘離回,若是不滿意長子承爵,可以請旨廢立的。鐘離回再怎麼樣,也能知道皇帝有在擔心自己,隻覺得十分動容。於是慶功宴上,開心地喝了許多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