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 137(一更)(2 / 2)

姑且不說這份更臨近河流入海口的港口資源,就說它的周邊田地也要比泊汋城更多,有著大片沿海展開的平曠土地,在後世,於此地發展出了東港大米、丹東草莓之類的農業特產。

但她一共就隻有千戶之地,若是涵蓋了大行城的位置後,合適的增補方式是繼續在鴨綠江以西延伸,至多就是完全把握住這片海港而已。可若是選擇了泊汋城,卻能順勢往附近的丘陵山地以及被包裹在其中的沿河平原延伸,將田地與山地兩手抓。

再加上,唐軍對此地的管控力量薄弱,就算成立了安東都護府,也很難在泊汋城到岸邊的這一片儘數駐軍,到時候……這裡大概也隻能是她的地方。

不過這些話,好像不太適合跟安東都護的夫人去說。

李清月便一本正經地答道:“我這人沒什麼安全感,岸邊海風也吹得人頭疼,還不如往裡去一些。此外,我雖不太明白農事,但也知道,太靠近海邊的地方,水土都被衝入海中了,總是不如內陸河流兩岸肥沃的。”

“而且,若我沒猜錯的話,在李將軍接收安東都護府後,也應當要在大行城港口駐軍的,我就不在這裡乾越俎代庖之事了。”

劉夫人垂眸一笑,“公主說自己沒有安全感這話,真是讓人沒法相信。”

否則她根本就不會選擇此地作為自己的封地,也必然不會有此前先後平定百濟、高麗的戰果。

但既然她不願意明言來說,劉夫人也不打算過多追問。

反正,坐鎮於泊汋之地的安定公主和安東都護府的州府互為犄角之援,她和丈夫李謹行即將前去和周道務進行兵馬的交接,往後還多得是和公主相處的機會。

到時候看看公主打算在此地做什麼,應當也能看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吧。

她朝著李清月再度行了個禮告辭,便朝著李謹行所在的方向而去。

李清月望著她的背影,忽然覺得自己的鄰居比起之前所想,還要有趣得多。

“一個出自栗末靺鞨的將軍,還有一位……”

見李清月說到這裡的時候語音一頓,還朝著她看了過來,澄心連忙答道,“雕鷹劉氏出身。”

李清月剛想誇澄心果然是做足了準備,又忽然意識到什麼,追問道:“和劉

仁願有點關係?”

“劉將軍應該算是這位劉夫人的……堂叔。”澄心低聲解釋道:“這位李將軍雖說是幼年時期長於中原,又得到皇族賜姓,但靺鞨出身擺在那裡,按照世家權貴的聯姻方式必定不會考慮他,倒是雕鷹劉氏同樣算是漢化的外族,和對方的地位相當。以劉氏女配耆國公之子,也算是門當戶對。”

“哦……難怪她說早年間她也會騎射本事。”李清月若有所思,又忽然在臉上浮現出了幾分喜色,“好事啊!那我之後若要尋這位劉夫人,還能用和劉將軍一度並肩作戰的理由。”

若要談公事,可能還得先找李謹行。

能攀關係來聊,便可以直入正題了。

不過眼下,比起關心這位劉夫人,大約還是抵達她的封地所在更為要緊。

淵蓋蘇文的長子淵男生在駐守遼河之時打出來的那場敗仗,讓高麗人在這一帶的損失何止是慘重二字所能形容的。

在朝廷兵馬潰敗的影響下,原本生活在泊汋城和其周遭的百姓不知有多少人往北逃逸。在戰事平息後的短短半年內,哪怕王都淪陷、高麗國破已通傳境內,唐軍也在周道務的指揮下做出了善待高麗遺民的指令,也沒能讓這些人回來。

“大概還因為唐軍在陸續將高麗百姓往內陸遷移吧。知道內情的人應該能看出來,這是要將平壤等城市中更忠心於高麗的人從這裡遷走,以防此地出現動亂的情況,不知道的便隻覺得,這是要讓他們這些可憐人背井離鄉。既然如此,還不如再多躲藏一陣。”

李清月一邊指揮著人將泊汋城的府衙給清理清理灰塵,一邊朝著澄心說道。

“那公主現在是要將這些躲藏起來的人給找出來,還是要儘快將這裡的人手投入到今年的耕作之中?”

“嗯……”李清月停頓了一瞬,答道:“都不是吧。”

她跟劉夫人說什麼她沒有安全感,其實也不算是一句瞎說的話,比如說,在她抵達青州行將出海的時候,就還讓另外一艘船前往熊津大都督府,為她送一封信。

所以在這泊汋城被攻破的城牆經曆了草草的修繕,城中供給同行之人所用的住處以及她辦事所用的府衙也都完成了清理和修補的時候,劉仁軌帶著從熊津大都督府調撥來的一部分兵卒終於來到了此地。

要李清月看來,無論接下來得做些什麼,光靠著那些礦工、醫者和征募來的農人,肯定是不夠的,距離泊汋城足足有百多裡的安東都護府駐兵也派不上用場,還是得先自己手中有足夠分量的兵力。

更妙的是,劉仁軌自去年李清月返程長安後到如今,也正好在冬日將百濟降卒和駐守的唐軍重新完成了編隊與冬訓。

所以當這支隊伍抵達的時候,李清月便格外欣喜地看到,除卻她那位老師仍舊是老當益壯之外,這些士卒,也同樣是一派精神抖擻的模樣。

大概也是因為自高麗得勝後調撥過去了一批肉食,讓他們看起來更有了士卒英武之態。

李清月上來便是一句:“老師果然不

能僅以文官自居,在海上戰事中果斷取舍,在演兵統領之時也有學生所不能及的本事。”

劉仁軌被誇得有點頭疼,好在李清月已快速轉開了話題,將她和蘇定方折返回到長安的見聞也都一一說了出來。

從那長安的獻俘大會,說到她自陛下手中如何得到這塊封地,從為前來此地的準備,說到那場突如其來的軍事議會。

比起她在信中提及的部分,在這出當麵交談中,她所說的便要詳儘得多。

“……”

“可惜西域戰事有變,我舉薦卓雲前往監督西突厥兩位可汗,無法隨同我一起前往,倒是少了個趁手合用的人才。”

“不過還有老師在旁相助,我也安心不少。這些新到麾下的伴讀,再有上一段時日,也該能陸續擔負起責任了。”

“現在卻得先勞煩老師協助我辦一件事——”

她伸手指去:“讓這批抵達泊汋的士卒以最快的速度將戶籍登記造冊完畢,把封地的疆土重新劃定,而後上呈於中央。”

那些逃難而走的高麗人完全不必在現在回來。

人口越少,也就越有利於她劃出更有利於她的邊界。

相比之下,之前的封地區域,其實是根據高麗的人口統計來的,必定和現在有些不同。

反正她上呈到中央的奏報是毫無隱瞞的詳儘,哪裡有什麼擴張封地的小心思嘛。

她隻是……想給自己爭取到應有的待遇罷了!

見劉仁軌有些愣神,李清月像是生怕他有聽漏,又喊了一句:“老師?”

劉仁軌匆忙回過神來,轉到了麵前學生的臉上,還有她身後這片百廢待興的領地。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錯覺吧……

當李清月此前說到軍事議會權力的時候,他本該感到慶幸,他剛收下這個學生的時候所希望她達成的目標,好像已經在此時有了大半的進程。

畢竟,方今太子仁善,也已並不僅僅表現在他剛接觸學問之時。起碼在劉仁軌看來,太子左右春坊的官員在朝政上的進取之心,就有些壓製住輔佐太子成才的意思。

所以哪怕太子依然年少,甚至以其十一歲的年紀,還該當算是年幼,但對比公主的雷厲風行作風,還是過於溫和了。

他需要一位足夠強勢的親人成為他的助力,以防再度出現臣子權柄壓過君王的情況。

可當李清月娓娓道來隨後的種種,將朝堂博弈、邊境風雲以及他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都以一種統籌萬象的語氣說出的那一刻——

誰能隻將她當做一個臣子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