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4 章 164(二更)(1 / 2)

可能是因為被阿娘解決了自己的心頭大患,讓她在明年回返遼東之時能夠放手去開采金礦,不需要擔心這些金子會因為來路不明,無法換到足夠的物資,李清月竟然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才醒轉過來。

見阿娘早已經出門辦事去了,殿中的宮人也沒有前來打擾她,她乾脆在床上打了個滾,繼續保持著攤平的狀態,趁著此刻頭腦清醒,盤算起了接下來的計劃。

按照阿娘給她提出的建議,有一些事情她都可以不必急於去做。

比如說,酒水的營生不用急於在冬日就進行推廣,反正葛薩那頭經營普通版本的酒水也還能維持在梁州的采購,在資金上沒有那麼欠缺。現在若是步子邁得太大,成全的不是她,而有可能是彆人。

不如等到陛下皇後飲用人參酒的傳聞傳開,再在洛陽元氏元希聲的周歲宴上一鳴驚人,而後正式登台。

總歸是能在幾年內達成橫掃釀酒業的結局。

而遼東新米的經營收入需要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和挖掘金礦所得一起投入到放歸宮人的培養中。既然這項說辭要等到阿娘促成宮女出宮,才會被搬出來,那麼也沒有那麼著急。

這麼說的話,她今年年末和明年年初需要做的,就隻有四件事了。

第一就是如同阿耶所說的那樣,去找外府寺將遼東新米作為貢品的標準給敲定下來。

外府寺在龍朔二年之前的名字,是太府寺,專門負責各地的上貢之事。但彆管是叫哪個名字了,反正有陛下的那句口諭在,應當不會有哪個想不開的在這件事上為難她。

同時,還需要將預備帶往遼東的人手給謀劃到手,再從阿耶這裡申請來一筆研究新型農肥的資金,以填補她的小金礦沒法當即變現的虧空。

如果她沒能在生辰的時候從阿耶這裡收到足夠的“厚禮”,她會讓阿耶體驗一下什麼叫做頭疼的。

第二就是趁著她人還在長安,找機會給那幾個下屬申請一下官職。

唐璿和阿史那卓雲的情況好說。

地方官員的考核資料已經在十月前遞交到了朝集使的手中,而後由朝集使將這些述職材料帶入京中。

唐璿成功剿匪、阿史那卓雲平定繼往絕可汗之亂的表現,也都作為政績被算在此次“考解”之中,已經隨同朝集使的奏報呈遞到了中台(尚書省)。

有皇後在上頭盯著,不會有人能對這兩人的材料動手腳,那麼可想而知,今年的上等評價是沒跑了。

隻要到了大考,唐璿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得到升遷。而相對的,隻要出現了作戰的需求,現在隻是伊麗道行軍副總管的卓雲也有機會升官。

所以她需要幫忙請官的,是黑齒常之和馬長曦。

前者,最好能在遼東的軍事體係拿到一個足夠有分量的官職。方便李清月在與周道務、李謹行等人配合作戰的時候,能擁有更多的主動權。

後者,則是能力和地位完全不匹配。

就算慣例以來並

沒有女子擔任外朝官員,最開始李清月為她請官的時候也打了一手信息差,在她做出的貢獻麵前,也該當以實績來評判官職。

如果改良那指向羅盤還不夠的話,在她的建議下製作出曲轅犁總該夠了。

要知道,農事在民生之中的地位本就是重中之重,否則阿耶何必對農肥有這樣大的興趣。

沒錯,就是這樣!

她得找個機會去爭取,總得對得起馬長曦做出的貢獻,也對得起她在年節前後還要回返海州去收尾羅盤之事的儘職儘責。

第三,便是提前尋人考察好放歸宮女有可能從事的業務,做好接洽的準備。

倘若真如阿娘說的那樣要從紡織業入手,也得選好紡織的品類和安置的地點。

這件事不能交給自己的小管家去做,畢竟李清月還得帶她回遼東呢,那就得麻煩阿娘幫她從六宮二十四局內找到一個合用的下屬。

好在,無論是選人還是考察,都還有足夠充裕的時間。

而第四,就是享受冬日裡難得的悠閒時光啦!

起床!

------

“等等,這東西不是應該先送到皇後那邊嗎?”

李治看著由內侍送來的一遝朝集使考解資料,稍微翻了兩頁,又看了看這厚度,頓時覺得自己有點心悶。

但更讓他心悶的顯然是內侍給出的回答,“安定公主說她好不容易回到長安,覺得這裡都有點陌生了,想讓皇後殿下陪同她在長安城中閒逛一陣。”

“皇後殿下原本是想拒絕的,但拗不過公主想要出行,便將這些東西都先送到陛下這邊來。”

李治哽塞了一瞬,不知道該當從何處吐槽起。

這半年時間裡,在長安發生的最大變化可不是街巷有何處出現了擴建,而是蓬萊宮完成了修繕。

安定想要往外跑也沒關係,但她能不能稍微找個正常一點的理由?

還有皇後所謂的“本想拒絕”,讓李治很懷疑,那也是說來糊弄他的。

但……

“罷了,皇後與公主都在這兩年間為我大唐殫精竭慮,也是時候該休息一陣。”李治回憶了一番,“算起來,上一次皇後隨同安定一起出宮,便裝行遊,還是在洛陽的水陸法會之時了。”

這麼一看,確實已經有了些時間,想要一起出去走走,體察一下民間風物,也是理所應當的。

將人重新找回來,說這等方式的出宮不合上位者體統,反而是他這個做人丈夫當人父親的過於不近人情了。

隻是,看著擺在麵前的這一遝文書,他又忍不住問道:“皇後是不是答應了回複中台的時間?”

內侍點頭,“說是明日正午之前給出校閱反饋。”

李治鬱悶地將求救的目光看向了上官儀,覺得自己現在的情況真是生動地詮釋了何為“由奢入儉難”。

上官儀卻不免在接到這道目光的時候心中一跳。

他此前就反對陛下因為疾病的緣

故將過多的權力挪交到皇後的手中,也反對陛下對安定公主給出逾越的官職敕封,就算一度因為帶頭發表這樣的言論遭到了陛下的斥責,他也沒改變自己的想法。

所以他也比誰都敏銳地意識到:習慣真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啊。

當皇後與公主出行,將這份權力重新交回給陛下的時候,陛下的第一反應居然不是覺得自己該當儘快將其處理完畢,而是覺得,對他已經適應了慢節奏公務的身體來說,突然增加的工作量實在很麻煩。

也就意味著,他已經適應了自己的權力為外人所分割。

那麼想要勸阻陛下改變這個授權於皇後的決定,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難。

偏偏另一麵的皇後也根本沒有還權於天子的想法,反而正在憑借著這個特殊的位置給自己身上層層加碼。

比如說,在那場商討沙門是否需要致拜君主的集議之後,皇後的威望就往上攀升了不止一個層次。

然而上官儀看在眼裡,卻苦於沒有這個辦法能對其做出阻攔。

他很清楚,起碼在安定公主剛剛為陛下帶回來了不少喜訊的龍朔二年年末,在這個對陛下來說乃是一家團圓的大好時候,他絕不適合舊事重提,再問陛下為何不擔心大權旁落。

便是當真要勸,也得選擇一個更加合適的時機。

不是現在!

他隻是一邊從李治的麵前將其中一部分朝集使公文接過來,擺到了自己的麵前,一邊說道:“陛下若是覺得此事處理起來麻煩,不如多讓太子往外走走,先行參與到京官的考察之中,往後地方官員的考解奏報,他也就能在東宮官員的輔佐之下處理起來了。”

“皇後若是有事外出,這部分的公務直接送到東宮就是。雖說陛下近來身體有所好轉,但還是以靜養為上。”

“你以為我不想嗎?”李治瞥了他一眼,回問道。

上官儀說的是分權於太子,沒說什麼掃興的話,讓李治舒坦了不少。但也沒舒坦一會兒就已意識到了個讓人苦惱的事實——

說得好像這個“太子參與到京官考察中”,是什麼能夠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樣!

李弘的身體如何,他又不是不知道。

比起李治是因為頭風而苦夏,李弘就是因為體虛而在天寒時節常常抱恙。

京官考察在十月,外地官員的考解評等在十一月,都是李治直接放棄讓李弘辦事的月份。

李治時常在想,讓李弘這個由皇後所出的長子作為繼承人,到底是對長子的恩寵還是盤剝。

但李弘做太子到如今,早年間過分仁厚的脾性其實已稍稍改過來了一些,無論是在修編文書還是協助監國上都未曾出錯,還有著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的優良品行——

李治又何必去想那些有的沒的,讓自己陷入煩惱之中。

“算了,也就是偶爾忙一些而已。”有安定送他的熊皮大衣和人參泡酒,他總不能連這點政務都需要皇後協助,甚至就因為皇後和女兒出宮遊玩,便要推遲將回

複遞交中台的時間。

但他看著自己桌案上的另一份文書,又忍不住歎了口氣。

皇後協助打理的政務裡,可不包括這等決斷三品以上朝臣生死去向的東西,還是由他自己來批複詔令的。

而擺在他麵前的,就是許圉師的那樁案子。

一度想要將此事壓下的司憲大夫楊德裔被革職查辦後,許自然的田獵殺人案被轉入詳刑寺審斷,在近日已對各方人證物證做出了詳細的羅列。

因其中還涉及了許圉師對許自然的包庇,在核錄口供的時候花費的時間就要多一些,以防這位左相的下台引來非議。

可再怎麼需要罪證清晰,口供完備,在陛下已明確表達了對許圉師勾結憲台、包庇子嗣之事的憎惡後,詳刑寺諸人的辦事效率不是一般的高,直接先將其他的事務都給推在了後頭,就為了確保這出案件能以最快的速度結案。

該當塵埃落定了。

李治再怎麼珍惜許圉師這個人才,也絕不允許這等官官相護之事直接在他的麵前上演,所以如今,也必須對他予以重判。

殺人的許自然,按律判以處斬。

如今正是十一月,還不是一個處斬刑罰需要往後推遲的時候,完全可以當即執行。

這就意味著,許自然沒有這個好運等到天子大赦,隻能在近日領死。

至於許圉師……

這份官員勾結、包庇案犯的罪名成立,念在他終究年事已高,李治的筆尖有一瞬的停頓,最終還是寫下了流放虔州(江西)的決定。

但對於楊德裔,李治就不必給他留什麼麵子了!

他之前彈劾鄭仁泰、薛仁貴的時候不是說,他們縱容士兵劫掠是有損李唐軍紀,冒險出兵追逐鐵勒叛軍是讓李唐遭遇了自建國以來的最大戰敗?

好得很,那他自己就流放庭州,去西域戍邊吧。

看看那西域的風沙到底能不能吹醒他的腦子,讓他知道一下結黨營私到底是多愚蠢的事情。

冬日上路艱難不錯,但這兩人都讓他這個當天子的不痛快了,又何必享有什麼優待。

不日之內啟程上路便是。

不過,在正式將天子璽印蓋在詔令上的那一刻,李治望向許圉師的名字,還是不免有幾分心緒起伏。

彼時的龍朔改元,有四方州郡官吏上呈見龍吉兆,這其中也包括了從梁州宣旨回返的許圉師。按說,作為見證之人的他身上,也該當有一份龍神的福澤庇佑,他順利升任左相,好像就是這個福運到來的證明。

但誰又能想到呢?他最光輝榮耀的時候居然會這樣快過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