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之道(1 / 2)

有寶玉王熙鳳不斷插話幾個人說得熱鬨,回過神兒來已經過了一個多時辰,賈母有了疲憊之態,王儉便順勢告退,和王熙鳳交代兩句去了賈赦院裡請安,二人說了會子話賈赦想及對方還要去賈政屋裡請安便止了話茬。

還未走到榮禧堂王儉便遇到了賈政叫人傳話說到了飯點讓其在王熙鳳院裡用了午飯再過去,王儉自是樂得如此,他本來就有話想找王熙鳳,隻不過沒想到寶玉也得了消息一直在王熙鳳院裡守著,最後三人一起吃了飯,礙著寶玉王儉沒有多說,隻說了些在外碰見的趣事,吃完便去了榮禧堂,到了後賈政已經在正廳等著了。

二人寒暄幾句賈政便將王儉帶到書房拉上簾子。

“你此番回京準備做什麼,對於今後發展可有了計劃?”賈政坐在書桌後讓王儉和自己正對坐著,對這個小輩而他還是很看好的。

“侄兒目前已有一番規劃,但說之前還是想聽聽姑父的見解。”

彆看賈政擔著個五品虛職,還不如其推舉的賈雨村風光,但這不代表他能力不足不會為官,相反他看人做事都有一番獨到之處,隻不過時也命也成了今日這樣子。

“嗯,”賈政想了想開口:“若說規劃,首先要定了方向,儉兒你生於武將之家自幼學習武藝加之父親言傳身教,從武倒是順理成章,但退一步說你曾中了童生還參加過院試,後有了監生身份多少也夠了從文的門檻,文武兩道你都有涉獵,依你看哪條路更為傾向?”

“從武如何,從文又如何?”

“從武之路如你父親,你想必清楚明白,我也就不多贅述了。從文之路則又分了兩條,京官或外任,”賈政是說著拿出兩個條形鎮紙放在兩人中間,“若是京官按品製最高捐到正五品,一些虛職很是合適,如都察院六科給事中,光祿寺少卿等職,時間久了按品級也能走上去。”

賈政頓了頓繼續道:“但虛職終歸還是差了點,你年紀輕又是頭一次入仕追求職位高低還是次要,依我說不如去六部曆練,非科舉出身不得去吏部禮部,其餘四部都還不錯,弱勢些的刑部工部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不錯,強勢些的戶部兵部謀個正六品的主事也很合適。”

單從賈政年輕時熱衷科舉就可以看出對方是對仕途有過追求的,可惜一腔熱血被康熙爺名義上的恩典澆滅了,如果當年他走了科舉一途正經邁入官場想必不會如今日這般整日沉迷吟詩作對。

王儉心下感慨,點頭應和,“那外任呢?”

“外任按品製最高捐到正四品道員,雖說難了點,但你若是真有意運作一番也不是不可能,任兩三期道員資曆到了提成地方三品或平調回京都是早晚的事。”

運作,如果運作?不過還是四大家族為主八公四王一係共同協助了。

王儉又想到王子騰當年和自己的對話,如果不是追求清名和正統,他的身份以科舉進入仕途反而是遠路,現下舉人可以候補七品及以下缺,自己不過是個童生卻可以謀劃著四五品的中等缺。

說來也是可笑,四五品的官職在他們這場談話中不過是眾多選擇之一,而獲得七品缺資格的舉人卻是天下很多讀書人的終點目標,因中舉喜極而泣甚至瘋魔的學子又何止範進一個,他王儉何德何能。

“姑父,若是不論文武,隻論實乾呢?”王儉思索片刻開口詢問。

賈政聞言沉默半晌,這侄兒性子倒是跟當今聖上有些相仿。

“儉兒,你可知當今對實乾官員要求甚高,地方官員不說總督巡撫級彆,就是知府直隸州知州都是由吏部統一擬了再呈上去批的,連最低等的知縣都會被逐個覲見考量。”

作為掌管一地的一把手要擔得的責任之重非是未入仕之人可以想到的,正七品的知縣能量比正五品的同知都大得多,這種官不好乾。

“依姑父看,侄兒是否能擔得起知縣一職?”

賈政再次沉默,良久才繼續。

“你的履曆對知縣而言夠也不夠,身份方麵超了經曆方麵短了,若你捐知縣職聖上看在哪方麵上都不會拒絕,但這官好做也難做。知縣職位好得,乾好知縣一職卻是十分不易,你謀彆的官職做得好是你的,做得不好也有上官頂著,但地方長官做得不好那便是板上釘釘無法推諉的了。”

賈政搖頭不看好王儉想法,平民科舉出身任個知縣是個好出路,做得再不好也是地方長官,做得好了被人注意到仕途也能有些發展,但對於他們這等人家,想升的話熬個資曆求個關係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冒在聖上那兒留下不堪大用印象的風險。

如果是幾十年前的四大家族自然不用從知縣做起,王儉心道,按照現在的形式,他靠家族謀個五品官過幾年升上去了早晚也是被雍正爺找個由頭擼下去的命,還不如從低等官做起,實實在在做些事情,有個實乾官員的名頭最後還能落個善終。

“我也不過是這麼一想罷了,正如姑父所言父親也有此擔憂,這次讓我回京一是向各家敘舊二也是存了曆練的心思。”

“曆練?是否定了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