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中,尤振武詳細向諸位大人和長輩講解鐵模鑄炮法的優點。
永久型,一模多鑄,成本低,工時少,四個字就可以形容鐵模鑄炮的所有優點,“用一工之費而收數百工之利”,“用匠之省無算”,不但減少了表麵清理、簇洗內膛的工作量,而且模型不含水氣,不生氣孔,減少了炸膛的危險,如果戰時緊迫,能很快投產以應急需,這是鐵模鑄炮的眾多優點。
至於鐵模鑄炮製作的訣竅,尤振武一個字也不提,眾人也沒有問,這是因為在進入鑄炮廠之前,李承芳就向兩位大人和諸位長輩說了鑄炮保密的重要性,任何人,不管多大官職,但是進入鑄炮廠,都必須遵守鑄炮廠的保密規定,今天隻能看,不能摸,也不許發問。
鐵模鑄炮的最大好處就是加快了生產速率,不用像泥模鑄炮那樣等待幾個月的時間,但由於冷卻速度太快,最後生成的幾乎都是白口鐵,導致脆性增大,火炮壽命減少很多,到後期極易炸膛。為了增加抗拉強度、減少炸膛,隻能用增加管壁厚度的笨辦法來解決。這就是導致火炮變的臃腫。
尤振武解決的辦法是在冶煉鐵水的環節裡下功夫,全力提高鐵水的純度,也就是增加鐵水的鋼性。如此,炮管的強度就能大大增加,不增加管壁厚度,也能減少炸膛的危險。
其他環節尤振武都交給了周器周運兄弟,唯獨冶煉鐵水的過程,他全程緊盯,以自己全世所學,竭儘全力的驅除雜質,冶煉鋼鐵,一絲一毫都不允許錯。
鐵模鑄炮分四步。
第一步,作出泥炮。每節泥型分成兩瓣,用車板旋製內麵,使表麵光潔,形狀規整,
第二步,烘乾備用,泥型內放入預製的把手,澆注時和鐵模鑄成一體。
第三步,用泥型翻鑄鐵模,得到模具。
第四步,在模的內表麵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和成的塗料,再塗刷極細煤粉調製的第二層塗料,然後箍緊鐵模,烘熱到八百度,裝配泥芯,澆入鐵水。待凝固後,脫去鐵模,趁炮身還是紅熱時,清除毛刺,除淨泥芯,得到成品、
現在進行的是第三步。
聽著尤振武的簡單講解,兩位大人和諸位老將都頻頻點頭,有心急的則是伸長了脖子,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結果。
終於,十幾個匠人在小心翼翼的好一陣的忙碌後,終於是散開了,隻留周器周運兩兄弟還留在那裡,經過一番仔細檢查後,確定無誤了,周運來到眾人麵前,向都任王家祿和尤振武行禮:“兩位大人,總鎮,模具,成了。”
成了,多麼簡單的兩個字,但聽在尤振武的耳朵裡,卻無異是天下最美好的聲音。
“啊~”
眾人歡喜,都任撩著袍角,第一個衝上去看。
眾人也都跟隨。
“這就是鐵模啊~~”
“哈哈,泥模換鐵模,非天才不能想到啊~~”
歡喜中,眾人看向尤振武的眼神,更顯敬佩。
模具成功,是不是就意味馬上就可以鑄炮了呢?當然不是,這中間還有一個相當關鍵的技術,那就是兩層塗料的配比和刷製工藝,前世讀大學時,尤振武在學校圖書館看過鐵模鑄炮的詳細曆史資料,對於兩層塗料的不同材質和配比,還留有一些印象,隻是具體的數字卻是記不清了。
同時,同樣的一種材料,因為產地和製作手法的不同,也可以會有誤差,清末能用,明末就未必能用,這些都是鑄炮必須要考慮到的。
為了達成最佳的效果,尤振武就自己的記憶,列出了幾十種可能的材料配比,精細研磨,刷在一塊生鐵模具上,仿照鐵模鑄炮的過程,將生鐵模具燒到八百度,倒入鐵水,最後查看分離的情況和鑄件光滑的程度,到現在,這樣的實驗已經做了十幾次,但效果並不理想。
如果是和平時期,這樣的實驗可以慢慢做,以做到儘善儘美,但現在不行,尤振武心中憂急,他想著不能再等了,最多再做十次,實在不行,就從中選出效果比較好的那一個配比,作為臨時方案。此後的兩天裡,尤振武專心精練鐵水,時時商議塗料的配比,查看效果,以為鑄炮做準備,而闖軍騷擾的規模,不但漸漸擴大,而且變的更加狡猾,出擊時,他們隊形散的很開,多用盾牌,即便被城頭發現,城頭射下的弓箭和火銃,也難以對他們造成大麵積的殺傷,而且他們夜間投下的土石,榆林軍已經無法在白天吊提乾淨了,眼見壕溝底部的土石漸漸增多,有些甚至已經沒過尖木樁,諸將都是著急,劉廷傑增派了下城的軍士,但闖軍亦同時增加了阻止的弓箭手,並推出了更多的火炮,對著榆林城頭展開轟擊,阻止吊杆的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