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一二六章 立儲(1 / 2)

為避免俞昭儀再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齊璟決定先將此事訴與外祖安國公。

他原本以為, 俞昭儀在宮外的可用之人, 皆出自安國公府, 但事實證明,他這位母親的本事,不止這麼一點兒。

能夠在其他諸殿安插自己的人手,還可以借太後千秋放出宮的機會, 把效忠於她的手下送出宮去聽她命令辦事……光是這一點, 就足夠齊璟驚訝。

更何況俞昭儀在一開始,似乎就已經做好打算、留好了退路,哪怕有人察覺到莊府有逃妾的事情,她的手下也有層偽裝, 完全可以把責任推到旁人身上。

如果不是重新活過一次,齊璟此刻恐怕也跟外祖一樣, 相信之前的事情乃綾綺殿所為了。

當然, 他跟安國公去信的時候, 不會說自己是有預謀地套翟閩的話,隻是說翟閩看到自己後以為俞昭儀跟自己交代過,為讓俞昭儀放心才和盤托出,見他發現了端倪。

得知這件事的安國公自然是生氣的,但他自認為比齊璟多了解俞昭儀幾分,看到七皇子在信中的描述, 他明白女兒多疑和不安的緣由。

俞昭儀待二皇子再好, 始終不是其親生母親, 想要牢牢抓住二皇子,自然需要花費心思。

隻是這一次,她的心思沒有花對地方,差點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

安國公理解歸理解,雖並未撤掉安排給俞昭儀的人馬,但還是設了限製,凡俞昭儀催動他們做事,必要經過京中的國公府。

不過事關重大,安國公也很快回信給七皇子,千叮嚀萬囑咐,叫他暫時不要把此事告訴二皇子。

安國公安擔憂的原因跟齊璟擔憂的一樣,覺得這樣做除了將二皇子推得更遠,沒有其它作用。

齊璟拿著信,頗為無奈,他不想隱瞞二皇兄,但也明白外祖說的對,現在把實情告訴二皇兄,不僅不會讓他感到放心,反而會讓他覺得外祖、姨母和兄弟皆不可信。

一個正在爭儲的皇子,如果感到孤立無援,怕是會生出更加可怕的念頭,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甚至因此影響到身體。

齊璟見過二皇兄剛從冀州回到青州時的樣子,他好不容易陪齊珩走出了那一段煎熬的時光,不希望他因為彆人的過錯,受更多精神上的折磨。

他思考了許久,做了一個決定:“隻能等皇兄真的得到他想要的,內心變得強大了,我再去坦誠這段做錯的事情。”

人在不同的位置,心境會變得不一樣。

若有朝一日二皇兄得償所願,當上了皇帝,擁有天下的他,也許就不會那麼敏_感脆弱。

那時候齊璟再代俞昭儀承認當初的錯誤,就算他還是因此心生忌憚,但至少不會因為猜忌而變得不安了。

那個時候,他們的身家性命真正由齊珩控製,由他選擇原諒,或者不原諒。

在二皇兄這邊,齊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在俞昭儀那邊,他覺得還不算放心。

而且他也明白,這件事存在很多疑點,不理清楚,事情沒有完。

翟閩自儘了,他的死,成功將這件事變成了俞昭儀希望的那樣——至少在二皇子的心裡,綾綺殿是百口莫辯的。

由於知道其中的真相,安國公和齊璟都不讚成將此事送進宮裡,一方麵是擔心以後事發,二皇子反倒受其牽連,另一方麵,也考慮到陛下的情況與以往不同。

二皇子雖然知道這件事絕對會影響父皇的心情,但還是覺得機會難得,如果不好好把握住,下一次再有這樣的好事,就不知道要等到何時了。

關鍵性的證人已死,可是他的屍首做不得假,他身邊的人跟著翟閩一起帶著莊家的小妾逃難也有人證、物證,根本無從辯駁。

再加上當初莊進實的案子東窗事發,為了找到齊珩的罪證,五皇子和六皇子確實不遺餘力得很,如今兩相印證,那般“大義滅親”顯得何其薄情,齊珩想叫皇帝看清兩人的麵目,已成為執念,誰勸都沒有用。

就像當初五皇子他們可能考慮過要做偽證落實二皇子的罪名、趁其病要其命,齊珩也對齊璟直言:“這件事最大的疑點,就是沒有把老五牽出來。”

話裡話外的意思,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拿此事做文章了。

齊璟聽了對方的話,毫不懷疑就算他們此刻告訴二皇兄實情,他也不會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

告訴他,說不定二皇兄會一麵對俞昭儀生出戒備,另一麵又感謝俞昭儀把這柄寶劍送到他手裡。

雖然明白他們兄弟不可避免要相爭,但又一次走到這等你死我活的地步,是齊璟覺得最可怕的事。

上一輩子,十一死,二皇兄死,他死……這一次,要換誰受苦受難呢?

……

不過,二皇子還來不及將消息遞到宮裡,皇帝一直反複的病情突然急轉直下,也由不得他們再火上澆油了。

齊璟好歹勸住了齊珩,讓他等父皇好些再籌謀旁的事情。

五皇子和六皇子擔心父皇病中會立二皇兄為儲,二皇子後悔為了找到更多能把五皇子扳倒的證據而耽擱了時間……眾人憂心皇帝的病情之餘,都有了各自的打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