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海神廟(1 / 2)

移舟漕台 燭影斧生 4754 字 5個月前

[]

次日晨起,風大轉涼。

連綿的雨連下幾日,到夜半變為雨夾雪,清晨,細碎的冰碴窣窣地打在的傘骨上,手裡的油燈恍惚要熄滅。

林間風聲呼嘯,黃葭走在進城的路上。

昨夜,她看過了那艘亟待大修的船,龍骨已經斷裂、舵孔狹隘、鐵釘脫落,是五六年前清江廠督造的。

看了船的用料,卻見當時用的杉木與如今倉庫中的杉木密實不同,若是用現在的材料來修補,恐怕會有滲漏的風險。

於是她翻閱典籍,發現台灣高山族人常用龍眼樹、香樟樹做舟,他們無需圖紙,憑多年經驗目測而成。先做好船頭、船尾的雛形,船板與船板用木釘楔合,再用泥漿補縫,非常堅固,稱奇於世。

這個“泥漿”,是用桐油、石灰、竹茹或麻絲調和而成。

她今日就是想進城看看,市麵上有沒有好的石灰、竹茹。

至於那船的船型,她打算改造成蜈蚣象形。

蜈蚣船的規製始於東南夷,原本是戰船規製,其上要放置千鈞的佛郎機,沉重極佳,有道是“木石錫錫,犯罔不碎,觸罔不焦,其達之迅也,雖奔雷製電,勢莫之疾,神莫之追”。

大修之事一切落定,卻聽楊育寬說,近年來,在會通河上發生的船難已有三起,三艘船各不相同,卻是在同一河段出事。

黃葭拿了河道圖紙看,便覺奇怪。

這條河段既不是江流改道之處,也算不上曲折南行,這些船幾次三番地翻在這裡,莫不是……

水鬼作亂!

“海神娘娘,信女燃香以告,一願,惡鬼退散,海浪風平;二願,航船安穩,漁利有收;三願,故舊親人在天之靈,早歸塵刹,來世再相見。”

黃葭三拜叩首,俯身望著殿上那女神像,目光虔誠無比。

紅燭高掛,大殿沉肅。

一道高高的朱紅大門敞開,殿內殿外都是烏泱泱的一片人。

但人聲廖然,四下安靜,隻聽得樓外鐘聲杳杳,好似梵音。

黃葭抬起頭,見海神娘娘正慈祥地看著她,輕輕一笑。

娘娘,方才的話,你應該都聽到了吧。

黃葭拜過神像,捐了香火錢,跟著浩浩蕩蕩的人群走下去。

主殿的台階砌得高,長長地從山丘中間延伸到山腳。

細雨一落,周圍山色朦朧。

來敬香的人前後腳走下台階,摩肩接踵。

她杵在黑壓壓人群之中,視線被遊人的一把把傘擋住,擠來擠去,走得艱難。

終於下了台階,眼前一片青黃水色,唯有十步開外的小樓上,一縷黑灰色炊煙分外顯眼。

那小樓是個酒肆,開在了海神廟的山腳下,酒菜貴得嚇人。

仗著每日敬香的人來來往往,山下幾裡路也就隻此一家食店,雖然酒菜極貴,也常常能攬到不少客人。

黃葭自然不願給店家“送錢”,一下山,便從包袱裡掏出了尚有餘溫的包子,這是她進城前在清江浦的集市買的。

她邊走邊吃,正路過那間酒肆。

“砰!”

頭上鬥笠猛地一震。

像是有什麼東西正砸到了頭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