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一定是出現了倒反天罡的天象!(1 / 2)

劉徹下《輪台詔》的時候,距離駕崩已經隻剩不到兩年的時間。

如此算起來,他將趙過任命為搜粟都尉的時間,應該是在距今大約二十三年之後,所以現在的趙過……

劉據終於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唐突與冒昧。

他非但不知道趙過的籍貫身份,甚至連趙過是否已經出生都無法確定,然後就向劉徹舉薦了這個人。

這豈不是虛空舉薦?

如此行為對劉徹來說得有多唐突,多冒昧啊?

不過轉念再一想,劉據心中還是報有那麼點僥幸心理。

畢竟史書中有提到,趙過在成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之前,曾親自做過許多次改進和生產試驗,以證實代田法的確能比以前的耕種方式增產一斛,並且耦犁和三腳耬車也是在實驗的過程中改進發明出來的。

這個過程無疑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了,並且是以年為單位的日積月累。

而劉徹也是在看到趙過上疏“方今之務,在於力農”的主張,並且了解過這些實驗數據之後,才將其任命為了搜粟都尉。

這說明趙過到那時候年紀應該已經不小了,並且極有可能已經在朝堂為官,還是能在劉徹麵前說得上話的官員。

如此去算,趙過現在還是很有可能已經出生了的。

隻不過年紀可能還不大就是了……

心中正想著這些的時候。

上麵的劉徹已經等的有些不耐,蹙起眉頭斥道:

“不過是舉薦一個人才,吞吞吐吐成何體統?”

一眾官員亦是疑惑的望向劉據。

心說這個名叫趙過的人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以至於太子舉薦他的時候心有顧慮?

畢竟劉徹素來不喜朝中臣子結黨,而不論是誰向劉徹舉薦官員,舉薦的八成都是自己十分熟悉的親朋好友,最起碼也得是已經身負盛名的名士,如此才能有所耳聞……這其實已經與劉徹的好惡相悖,因此就算舉薦也需要極為謹慎。

正常人誰能想到,劉據居然連自己舉薦的人是誰、在哪都不知道?

“父皇恕罪。”

劉據遲疑了一下,終是在心中組織出了幾句自認為不那麼冒昧的語言,

“兒臣隻是對此人略有耳聞,暫不知其如今官拜何職,又身在何處,可否請父皇先命人在京畿範圍內尋找喚作此名的人,或許很快便能夠找到。”

他現在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趙過應該就在長安一帶,遠些應該也出不了三輔地區。

因為史書中記載,趙過最初進行代田法試驗的時候,就在這個區域之內。

至於家世就很不好說了。

畢竟劉徹選用人才素來不怎麼看家世,而王公貴族的子弟通常也不會去研究農業,甚至一輩子可能都沒碰過農具……

這其實也是劉據非要推舉趙過不可的原因。

不是劉據自誇,在後世他雖然和王公貴族子弟扯不上半點關係,但因為後世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原因,他自小到大也從未接觸過農業,沒有碰過農具,甚至上學的那些年,說是十指不沾陽春水都不為過。

因此他雖然知道代田法,也知道耦犁和三腳耬車,但也僅僅隻是通過史書簡單了解過而已。

而之前的“雙動式活塞風箱”,還是他在一個還原《天工開物》古物的手工區博主學來的,就算是那樣,在將圖紙送給劉閎之前,他也是先找了好幾個木匠提供方案,由他們嘗試了好多天才勉強攢了出來。

而如今這農業和隻需要吹出風來就算成功的“雙動式活塞風箱”還不一樣。

代田法絕不隻是挖出溝壟輪替耕種那麼簡單,溝壟的寬度,播種的密度,如何施肥,如何保證光照……這些問題都需要在經驗的基礎上再配合天賦,才能夠創造出來並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劉據這種從未種過地的人連紙上談兵都不配,知道一些隻言片語的原理也不行。

還有耦犁和三腳耬車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專業的事最好還是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他就做一個指出方向的引導者最為適宜。

免得最後將好事辦成了壞事……

“或許?”

聽到這話,劉徹已經開始生氣了,

“你可知京畿地區有多少人喚作趙過,難道朕要將名叫趙過的人都找來委以重任不成?”

“倒也不用,父皇隻需命人將這些人查出來送去博望苑,兒臣自會一一篩選,必可找出此人,不勞父皇費心。”

劉據微微躬身,低眉順眼的道。

“……”

聽了這話,劉徹和殿內官員全都陷入了沉默,實在無言以對。

偏偏劉徹還不信邪,沉默了片刻之後,又看向了堂下的文武百官,開口問道:

“你們之中,可有人曾聽說這個喚作趙過的人?”

畢竟劉據剛說說過,他對此人略有耳聞,既然他都略有耳聞,那麼這個趙過必是還算有些名氣,其他的官員肯定也有人略有耳聞。

“……”

堂下依舊一片寂靜。

“劉據……”

劉徹終於再也難以繃住,怒視劉據,

“你該不會也從未見過此人,或是胡亂給朕舉薦了一個不存在的人出來吧?”

“兒臣的確從未見過此人,不過人肯定是存在的,請父皇一定要相信兒臣,兒臣願立軍令狀……”

從各個方麵出發,劉據都是真想提前將趙過給找出來,於是連忙請命。

來了來了!

“軍令狀”果然又來了!

殿內官員聽到這三個字,心中竟不自覺的勾起了一絲親切感。

“閉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