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離去(2 / 2)

在代表本縣鄉紳士族們的許縣尉一夥眼裡,石珪隻能勉勉強強算個自己人,現在能待在副隊長級彆職位,就算燒高香了,想讓許縣尉一夥背後的大小勢力幫忙,那是就是想多了。

在外來的玉捕頭一夥眼裡,石珪隻算是個合作了一次的人物,而且這人狡猾異常,想讓他成為縣域外勢力伸在平蒼營頭裡的手,實在不太合適。

況且一個小小的營頭,還沒有被這些京城裡的大人物放在眼裡。

於是,隨著塞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石珪的位置一天天的往下變,從輔助營正的副將,變成演武教頭,接著又變成一般的小隊隊正,到了最後,則成了輜重隊的主官。

對於這個位置,石珪和程金環都很滿意,既不用衝到第一線,又能經常遠離戰場,對四十五歲的石珪來說,這個位置他很滿意。

當然最重要的是,輜重隊手裡要過些錢財,石珪也好撈些好處,結交些人脈,方便以後找到機會,能儘快回來。

但對於平蒼縣第一神射手宋銳,也就是原來笨嘴笨舌的宋捕頭來說,他對自己的弓箭隊的位置就很不滿意,老挨著老對頭石珪,簡直是讓他心氣難平,時不時就要與石珪爭吵一番。

-----------------

咚咚咚,咚咚咚……。

點檢台上巨大的聚兵鼓被敲響起來,王參軍,周錄事分彆帶著人開始從左右兩邊整隊。

石珪也跟其他兵丁一道,把背包斜挎在肩上,雙手垂下,挺直腰板,直視前方。

江縣令等一眾縣裡的大佬,陪著征兵使者上了台子,然後就一板一眼的走起了過場,先是江縣令上去講了一刻鐘的廢話,然後是征兵使者代表陳國軍隊,向楊營正授旗。此後又是楊營正向各隊正授旗。

隨後,又是平蒼縣鄉紳代表,代表平蒼縣父老向平蒼營頭贈送了一麵山水旗,上麵繡有代表蒼梧山和漓龍江的花紋,代表著家鄉與平蒼營頭同在的意思。

最後,征兵使者一聲令下,平蒼營頭就開始開拔,幾個壯小夥在鄉老的帶領下,擂響大鼓,送平蒼子弟出征。

-----------------

石珪的輜重隊是整個隊伍中最後走的,整個輜重隊現有三十來人,其中十多個就是駕車的車把式,其餘的兵丁則是各個小隊挑剩的歪瓜裂棗。身上披著的灰色軍服,湊近一看,就是些灰布粗織的短袍子,根本就不是製式軍服。

這是因為在平蒼縣募集的兵丁,大大的超過了預期的三百名,最後導致征兵使者帶來的軍服不夠,所以臨時在縣裡請人取了些灰布,粗略的縫製些短袍子,充作臨時軍服。

好在陳國軍隊的軍服采用灰色布匹,就是因為這種顏色的布匹最容易染製,最便宜,幾百套假軍服也花不了幾個錢。

所以,近來有些財大氣粗的平蒼縣衙,也能拿出些錢來趕製。

隻是這種短袍子,畢竟不是製式軍服,而且做工粗糙,所以,隻能下發給不太重要的兵丁穿著。

像輜重隊這種吊車尾的單位,除了隊正石珪因為報名早得了製式軍服,其他所有人穿著的,都是這種灰色的短袍子。

好在,現在整個輜重隊,除了照顧十來輛車,以及車上載著的糧草,其他並沒有更多的事情可做。

整個營頭除了幾個軍官配了製式腰刀,其他兵丁手裡連根燒火棍都沒有,那十來輛車以及車上的糧草,是縣裡征調撥給的物資,營頭裡僅有的幾匹馬,還是縣裡鄉紳們捐贈的。

整個營頭的武器裝備,都要到了省城才能配齊,因此就沒有了搬運武器等重活,算得上是頗為清閒。

石珪作為隊正,心思並不在隊伍身上,他頻頻扭頭望向校場邊,不停注視著依靠在石嶽胳膊上的程金環。

即便,作為最後才走的隊伍,也是始終要走的,石珪領著十多個人走在前麵,後麵跟著大車隊。

等石珪他們的隊伍走出東側的小廣場,轉到主乾道上,往新北門而去的時候,道路兩旁都是扶老攜幼的人群,跟著隊伍一起緩緩移動,這些人是輜重隊兵丁的親眷們。

石珪看著石嶽攙扶著程金環,在左側的道路邊上,陪著自己一起向前走,嗓子眼裡似乎有些哽咽。

但再長的路也有走完的時候,再慢的腳步也有走到終點的時候,等隊伍過了新北門後,逐漸落後的人群中,還是發出了陣陣哭喊聲。

石珪深吸了一口氣,抬起了手,讓輜重隊停下,然後大聲喊道:“輜重隊的兄弟們,就在這,給你們的親人道彆吧!道彆完了,趕緊上路。”

聽到石珪的話,就有二十來個兵丁,往地下一跪,朝著後麵就磕起了頭,口中還大喊著諸如孩兒不孝,爹娘保重的話語。

石珪看著跪在地上,給自己磕頭的兒子,揮了揮手,讓他站起攙扶住程金環,然後對著程金環深深鞠了一躬,口中說道:“娘子保重!”

程金環眼中的淚珠,終於奪眶而出,她在石嶽的攙扶下,顫巍巍的還了一禮,哽咽著說道:“石頭哥保重,我等你回來。”

“嗯!”石珪點了點頭,然後擦了擦眼角,轉身高喊道:“輜重隊出發。”

輜重隊的眾人,腳慌手亂的重新整隊後,繼續出發,石珪看著車隊過後,才走在了最後。

等他走出幾步之後,又扭頭對著石嶽說道:“兒子照顧好你娘。”

石嶽連忙應道:“爹,我會照顧好娘的。”石珪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轉身走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