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曉》劇組在前天已經完成了開機儀式,並且拍完兩場主角的戲了。
一般來說,劇組開機頭天拍攝的都是主角戲,而且是那種拍攝難度不高的橋段。
之所以有這樣的規則,主要是從兩方麵考慮;
首先就是宣發角度;主角扮的漂漂亮亮的,配合媒體記者拍幾個片場照。回頭打上《年度抗戰大戲開機,某某劇中造型首次曝光》的標題,妥妥的就是一熱搜基本盤——光是靠著粉絲的自來水,也能順帶著把劇組的熱度給頂起來。
其次呢,也是照顧主要演員。
演員入戲是需要過程的,特彆是現在的這些明星老爺,往往都是一個人跑好幾個劇組。
所以大部分的劇組在開機之後的幾天,采用的都是摸魚式工作進度,然後一點點的收緊進入拍攝節奏。
今天的這幾場戲,說實在的盛天林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幾個主演在完成了開機儀式之後,這兩天都在配合宣發出席活動,拉熱度。
他作為導演,趁著這兩天的空閒,就準備拍一拍遠景什麼的給劇組預熱。
但是現在,看到群演們的情緒和表現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期,盛天林立刻意識到——這一場戲,很有可能是劇組開拍之後,最能讓自己舒爽的一場了!
在他的催促下,現場工作人員紛紛就位,幾個機位也立刻投入運行。
作為主要鏡頭的一號機位,眼看著攝像師操作笨拙,本身就是攝像出身的盛天林一把將其拉開,親自站到了攝像機後麵。
將鏡頭打成遠景後,盛天林將鏡頭對準了浩浩蕩蕩的遊行隊伍,然後緩緩的將鏡頭拉近。
一副一九三五年的畫卷,徐徐展開;
“九一八”事變後,RB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在東北地區推行殖民地化統治的同時,利用南京方麵的不抵抗政策,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華北。
1935年五月,侵略者密謀策劃在天津和河北等地製造事端,迫使南京國民政府接受達成了“何梅協定”和“秦土協定”,豪奪了包括平津在內的河北、察哈爾兩省的大部分主權。
對華北地區拉開了政治、經濟、文化層麵的全麵侵略。
為了意圖炮製所謂的“共榮景象”,為自己的侵略行為尋求所謂的“正當性”。日方在津租界地區,強行推行美化侵略行為的課本,並舉辦了一係列聲勢浩大的“大東亞和平共榮文化文藝交流大會”。
在刺刀和槍口的威脅下,諸多曲藝界和文化界名人被迫參加——諾大的華北,已安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文化文藝交流大會”現場花團錦簇。
寫著“中日友好,東亞共榮”的巨大條幅,懸掛在會場的兩側。
膏藥旗和青天白日旗親密無間的依偎在一起,俯視著整條街道。
木訥的民眾手裡拿著旭日旗,提線木偶一般肅立在街道的兩旁。
“中日友好”的巨大條幅就高懸在他們的身後,全副武裝的RB兵和軍警,卻端著步槍和刺刀站在他們的麵前。
按照流程,在治安司令部長官和各界名流政要入場時山呼萬歲。
然而還沒等他們開口,一陣喧鬨便從街尾傳來。
“打倒RB帝國主義!”“誓死不做亡國奴!”
“還我東北!還我河山!”“小RB滾出中國!”
聽到那一陣陣喧天的高呼,一些民眾驚詫的放下了手中的旭日旗。
下一刻,他們看清了吵鬨的來源。
那是一群怎樣的人呢?
他們的臉上掛著晶瑩的汗珠,折射出來的陽光,照映著他們臉上的稚嫩和乾淨。
他們之中有的梳著長長的雙尾辮,眉宇間透露毫不掩飾的青澀。有的鼻尖上滿是細密的汗珠,下巴上才剛剛長出黑色的絨毛。
唯一相同的是,他們的身上都穿著學生的製服。那些製服也不儘相同,明顯不屬於同一個學校。
走在他們最前麵的那個,手裡高高的舉著一塊用白布製成的條幅。
那上麵鮮血書就的“還我河山”四個大字,承載著敢以企及的勇氣,顯得尤為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