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第 158 章(1 / 2)

在這個世界上,大概隻有朱高熾會真心實意得說一句自家好窮了。就算養大白的確是耗錢了點(咳,節約的木小白已經將房間裡大部分的織品都換成了棉麻製品),卻絕不至於讓燕王府為此苦惱,事實上,如今的藩王中燕王的財富數值完全是排在隊伍前五的,能和他較一高下的唯有封地在天府之國的蜀王。

不過考慮到這個小孩抵達應天府的時間,木白覺得他可能是當真不知道自家如今的境況。

這可不行啊,作為家裡未來的繼承人,搞不清楚封地的狀況怎麼可以,要知道按照如今的情況,這些藩王的長子們回老家的時候多半都是老父親身亡需要他們就藩的時候,這要有個萬一,豈不是妥妥要被人騙?

可彆覺得這不可能哦,之前被大白搶走糖塊的魯王世子他爹就是如此。

魯王世子生於洪武二十一年,他的父親朱檀是洪武帝的皇十子,祖母更是大名鼎鼎的郭寧妃,郭寧飛跟隨洪武帝的經曆也非常傳奇。

據說她的父親擅長相麵,在第一次看到洪武帝的時候簡直驚為天人,第一時間就算出了洪武帝的貴氣,於是毫不猶豫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叫來跟在洪武帝身邊,還讓自己的女兒伺候洪武帝。

他的兩個兒子便是郭興和郭英,此二人跟隨洪武帝起兵,從貼身護衛一路做到了國公,郭英更是在風雨飄搖的洪武末年毫發無傷,在後期還跟隨耿炳文討伐朱棣,雖無功而返,卻也隻是被罷官便可見其做人有多成功。

正因為這一家人為人都相當謙遜謹慎不拖後腿,加上兒子少時爭氣,在曆史上馬皇後過世之後洪武帝的後宮便是讓這位寧妃娘娘代理的宮事,可見其得寵。

在舅家靠譜、老娘得寵的情況下,魯王年少時候自然也過得不錯,他的正妃是信國公湯和之女,後這位王妃因病故去之後,洪武帝又為他指了魯王妃的胞妹為繼妃,可見有多看重。

當然,這也是因為魯王自己爭氣,在他沒有就藩之前除了太子朱標外,洪武帝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兒子了。

“檀兒少時聰慧,詩詞經義一點就通,讀書三遍便可知其義,才思敏捷博學多識,著實罕見。”說起這個弟弟,朱標都滿是感歎:“若非如此,父皇也不會將其封為魯王。”

魯王的封地正是山東,山東也是孔子的老家,按照規定,藩王便是帝王在地方的象征,他們有代替皇帝在地方祭祀的責任,所以曆來帝皇都會有意將子嗣或者官員中最有才能的人封去山東。

——主要是祭祀時候要寫祭文,按照規定這必須主祭親手寫,要是文采太差的話的人在孔孟之鄉讀自己的拙作那豈不是很丟臉,就算是派出了兒子中文采最好的這個,洪武帝都寫了一篇小作文謙虛了下兒子水平不足但誠意可嘉,讓大家多多擔待呢。

但是魯王辜負了洪武帝的期待。

這位藩王十四歲成婚,十五歲前往封地,前幾年他的確和洪武帝設想的一樣勤政愛民,交往當地能人,很是做出了一番政績,但不知是覺得這樣的人生太平常沒有挑戰性想要尋求刺激,還是到了少年叛逆期,魯王殿下被人帶著走上了歪路——他開始信奉道教,還搞起了修仙那套。

洪武帝雖說是佛教出身,紅巾軍又是明教的變種,但嚴格來說他其實屬於無神派,與其說是信仰佛道,不如說他相信的是自己。

但是在大部分人看來他的出身就決定了他是親佛的,從他即位後在應天府重修佛寺就能看出,可能就是因為他的舉動讓人誤會,生怕自己地位受到影響的道士們便試圖影響皇二代、三代們,於是這位得到洪武帝大期待的魯王便走上了誰也沒想到的道路。

其實如果單純是修仙從心開始也無所謂,但偏偏他被引誘的是修煉捷徑。

是的,魯王殿下走上了嗑-藥之路,並且在幾年後就將自己嗑死了,他死的時候才二十歲,他唯一的兒子當年才兩周歲,洪武帝聞訊後頓時勃然大怒,給這位曾經最喜歡的兒子“荒”作為諡號。

在諡號中,荒屬於下諡,和“幽”“煬”同級,名曰淫於聲樂,怠於政事,對於藩王和臣子來說,這簡直就是差差評了。

根據木白對他皇祖父的了解,如果隻是兒子因為吃丹藥把自己吃死了,那麼洪武帝也不至於氣到了這個程度,這其中肯定還發生了什麼大家不知道的事情,但老父親對此諱莫如深。

不過從父親的態度,木白也多少猜到其中必然有些貓膩,這個大概就屬於大明皇室不可說的那些事了。

因為魯荒王的早薨,才兩歲的魯王長子被立為世子,不過從洪武帝的態度來看,這位魯王世子想要就藩可能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洪武帝明顯是要將這孩子好好教養,避免他再步其父的後塵,隻不過隨著洪武帝退位種田,現在這位準魯王已經成了朱標的責任了。

唔,想到這位倒黴叔叔乾的糟心事,木白立刻一個機靈,當下也顧不得家裡的狗子了,在大白歡天喜地的注視下提溜著這位小表弟去了側耳室,這裡頭存放著的是大量的大明地圖,光是分類就有好幾大類。

在整個大明,沒有一個地方的輿圖比春和宮的耳室更多,就算在朱標有時候要看輿圖都要去問他兒子要。什麼人口遷移圖、什麼本地物產圖、什麼風向圖水向圖,總之這兒隻有人想不到的,沒有它沒有的,因為東西太多,且為了保密沒有做出明顯的標注,木白在裡頭一通翻找,才找出了一張繪有許多弧線的圖紙。

這幅圖正是大明如今的商貿生命線示意圖,木白隨手將其扣在了牆壁上的暗扣之上,便開始同小堂弟解說如今明朝的商貿情況。

簡單的說,大明現在是有三條大動脈。

一條是從福建泉州一路向北抵達劉家港的海洋貿易線,這些年來隨著政策逐步放鬆,沿海地帶的經濟稅收情況已經達到了前宋時候的八成。

這是個足以讓人驕傲的成績。

彆看兩宋的海岸線和國土麵積遠不如如今的大明,到了南宋時候更是隻有半壁山河,但當時的海貿已經成為了宋朝的支柱產業,甚至撐住了宋朝龐大的軍費開支,讓在許多人印象中極其孱弱的宋朝力抗當時世界上最大戰鬥力蒙古半個多世紀,甚至熬死了好幾位“一代天驕”,由此可想宋朝的海運基數有多龐大。

之所以大明如今在海岸線更長、世界貿易更加發達的時代沒能趕上宋朝的稅收,完全是因為明朝的專營貨物比起宋朝要多得多。

這些貨物隻能官方交易,不入民間流通,自然也不計入稅收,但小錢錢還是賺到的。

另一條道路看起來很不起眼,正是以雲南為中心,聯通南亞和西藏的陸上商路。

這條道路在前宋曾為當時損失了幾乎全部草場的宋軍提供了最後的馬匹來源,當時以茶換馬的貿易也被明朝一並傳承了下來,隻不過規模愈加擴大。

青藏高原海拔高,氣候寒冷,其本身的自然環境注定了那兒除了極少部分地區可以種植小麥之外,大部分地方都隻能以青稞為主糧,彆看這種農作物在現代很受需要控製體脂的小姐姐們喜愛,甚至還被加入了奶茶,成為了喝奶茶不會胖的安慰劑,但它的口感……其實十分糟糕。

就和小麥在被人發現研磨成粉之後才開發出食用價值不同,西藏地區沒彆的選擇,在磨具沒有發明的識貨他們也隻能將就吃起來拉嗓子的青稞,而等到中原的烹飪文化傳入後,這兒的人也嘗試將青稞做成麵食,但很可惜,和蕎麥一樣,青稞沒辦法出麩,因此它不可以像小麥一樣經過拉扯成為麵條,隻能擀平後用刀切。

但這樣的製作太過麻煩,而且青稞粉的粘性太弱,若不添加粘性物質,連擀成麵餅都不容易,所以當地人最後發明了一種特殊的吃法——糌粑。

這種吃法是將青稞洗淨研磨並且炒熟後磨成的麵粉,用各種拌料混合攪拌,捏成小麵團直接食用。這樣的吃法主要是吃起來方便,藏民出門時候帶些水和粉就行了,某種程度上和被蒙古人發明的奶粉吃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這不代表藏人就真的喜歡這麼吃!

食用更加精細,營養獲取更加直接的食物是人類的本能,藏人對米飯、小麥的需求不亞於被他們當做藥物的茶葉。

但在過去,藏地的鄰居是自己都難以吃飽的雲南,自己都吃不飽飯,更彆說支援隔壁了——就算你有再多黃金也不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