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第 170 章(2 / 2)

好家夥,當真是好家夥,前一刻還有些同情這個隻是太囉嗦就被打了一頓臣子的木白表情頓時一肅,覺得他爺爺忍了這人六年了才動手揍人脾氣已經很不錯了,不像他,他現在就想著把手裡頭的那些雪花片再丟回去讓人重寫。

朱標笑嘻嘻得看著兒子連番變臉,一個激靈後氣勢洶洶表示自己要改革,要想辦法讓公文更精簡更直白的模樣,笑的十分縱容。

在國家掌權人一個縱容一個積極的情況下,公文的新模板很快被發放到了地方,雖然有些地方官員看著這過於簡潔的格子方框蹙眉覺得有辱斯文,但大部分工作者都表示此法妙極,其中好評來的最多的無疑是基層工作者。

基層工作本就忙碌,而且除了少部分被貶到地方的,大部分的基層官員文化水平也就是到了能說會念過了鄉試的程度,還有不少武官轉職或者是被地方推舉上來的,那更是讀寫不能。

平日裡為了應付繁重的公文工作,他們不得不聘用地方秀才代為潤筆,這部分開支現在現在看來起碼可以省掉了,大明的工資俸祿是不包括聘請外援的,少一筆支出就等於多賺一筆。

於是,在上下難得的同心同德之下,大明的入冬準備開展得可謂如火如荼。

依賴著大量進口和本土多年的鼓勵種植,棉花在如今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物件,在用作紡布的原材料之餘,有些邊角料或者是在運輸過程中壓塌、弄臟的棉花被充入了內膽,棉袍帶來的輕盈和溫暖幾乎震撼了每一個穿上它的人。

這種袍子首先供應的是邊關的將士們,這兩年才漸漸流入了民間,在多方的推動和鼓勵之下,基本上如今家家戶戶都有了一件或是兩件的棉衣。有些較為富裕的家庭甚至還有樣學樣,將棉花填入被褥中,有了厚厚的棉被。

其實除了棉衣外,大明官方還推廣了不少無法獲取棉花情況下的取暖方法,譬如使用蘆花穗或是柳絮都可以,不過柳絮要到春天才能收集,蘆花倒是應有儘有。

除此之外,如果不嫌棄的話,過年時候宰殺的雞鴨毛彆丟,清洗乾淨曬乾後剪碎,也能塞進衣裳取暖,就是這麼做要有一定概率會收獲一件帶著異味的衣裳,唔,但保暖效果還是沒的說的。

所以說如今的大明在各方努力下,的確已經和十多年前完全不一樣了。

但這還不夠。

木白對於冬天的執念來源於他剛帶著弟弟逃亡時候的艱苦歲月,那個一整個家裡隻有一套保暖的衣裳,弟弟為了不著涼不得不整天整夜得囿於一張小床,吃喝拉撒爭取都不下地的日子,當真是誰過誰知道。

而在遊學的過程中,他還聽說他們家這算是好的,雲南雖然地處高原地帶,冬季氣溫能夠降到雪線以下,但這樣的寒冷在真正的北方人看來那根本就不叫什麼。

在東北的大部分地區,即便是稍稍富裕一些,平日裡能夠吃幾口肉的人家到了冬天都是一整家子窩在一張床上取暖的。

無論男女老少,所有人都擠在一個屋裡頭,燃著一個或是兩個炭盆,然後將全家人的衣服供給一個人,讓他可以在這寒冷的冬天行動,而不會被凍死。

這一刻沒有什麼男女大防,沒有什麼禮義廉恥,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撐過這個隻需要一兩個時辰暴露在空氣中,就能凍死人的冬季而已。

這就是屬於平民的冬天。

在貴族和豪富這兒,冬天他們最大的苦惱或許是思考穿狐裘還是貂絨,亦或者是今年的數九圖是用梅花還是用銅錢,漫漫長冬又要尋些什麼樂子,而在平民這兒,隻要能活下去便已經是用儘全力了,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去玩耍和娛樂。

可能正是因為有了這段談不上美好的記憶,已經做了太子的木白才會對冬天那般在意,他儘可能得想要讓自己的國民能夠在這個季節過得更舒服些。

於是除了穩定住棉花的價格,不允許其在入冬天大幅度上漲外,木白還開了個源頭,他令人收集各地工坊內剩下的煤渣、煤粉,將之加入泥水和成漿,隨後攤成一塊塊煤餅。

這種煤餅的價格比柴火稍高,但比炭低許多,因熱度高價格便宜,在經濟拮據的民眾之間很是受歡迎。

大明如今各行各業都需要煤作為燃料,操作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煤渣煤粉,平時放著也是浪費,如此倒也兩全其美。

彆看這種煤餅用在工業上溫度不夠,但給民眾取暖燒飯卻是極好的。雖然它的煙塵比較大,但性價比沒的說。

但讓眾人沒想到的是,老百姓們還能想出性價比更高的燃料。

煤餅易碎,為了運輸方便,這種煤餅的出售方法都是各地將煤粉運到州縣,由當地的工作人員進行調和曬乾的,煤餅不能暴曬,又需要通風,所以地方人員多是選擇在了空曠無圍牆之處操作,久而久之這調煤餅的法子就被當地人學會了。

民眾頓時紛紛要求直接購買煤粉,他們可以自己根據需要做餅子,還能省下些加工錢,於是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煤餅火熱出爐。

而在使用煤餅取暖的過程中,有人意外發現敲裂的煤餅燒的更旺,於是便在製作煤餅之時有意識在中間打上幾個洞,如此既能節省材料,又能加大火勢,可謂一舉多得。

這種狀似蜂窩的煤餅因為其燃燒完全價格便宜好抓取(煤餅有一丟丟難抓捏)一經發明很快就在全國推廣,當下成為了當季熱銷產品,甚至有些不差錢的人家也開始采購起了這種蜂窩煤用來烹飪。

而這一發明又反過來觸動了工坊,如今越來越有技術宅趨勢的工坊匠人們從蜂窩煤的造型得到了靈感,開始思考起了火焰燃燒的奧秘,並試圖通過類似手段,以達到提高火焰溫度的目的。

不過比起煤餅來說,有一樣東西要比它更火。

那樣東西就是——打毛衣。

由大明皇太子帶頭,各家貴女引流,不到一個冬天,這種用羊毛和棉花絞在一起的原始材料就隨著它保暖、方便的編製方法傳遍了大江南北。

毛衣的編織古已有之,最早是為了不浪費鞣製皮革時被剃下舍棄的牲畜毛發,但到了後期人們便發現,用牲畜毛發編織成的毛衣保暖性極佳,唯一的缺點就是有些刺皮膚,因此隻在北方遊牧區域流行。

但現在,大明的商戶們卻推出了截然不同的產品。

通過不同的絨線配比和不同的竹針粗度可以有效控製毛衣的密度,若是配上編織技法和染色,看著粗獷的毛衣也能變成既禦寒又好看的衣料。

這一點,大明的皇三子朱允熥可以站出來現身說法。

身著皇兄愛弟毛衣的他,就是這個冬天最靚的仔!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