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霍克森小村(1 / 2)

箱子後背鑲嵌的是一大塊鏤空雕刻工藝的蝴蝶玉佩,十來公分直徑的一枚大家夥,看著像清代晚期的工藝,價值雖然比不上左右那兩枚,但做工細膩,也是精品!

兩扇小門上各有一隻玉老虎,鏤空雕刻,被豎起來鑲嵌的木門上,各有十三四公分長度。

也不知道這兩隻老虎從哪找來的,玉質雖然稍次,二號白的樣子,但卻是標準的“粗大明”工!

一對明代的玉老虎,更是難得!

張楠似乎記得在木質家具上鑲嵌玉器這種裝飾方式,是從明清時期開始的,不過明代那會極少見。也有人說最早似乎在唐代就有了,但張楠沒見過。

這事自個也就記了個大概,不能說絕對正確:人的記憶總會出錯,還好這個問題不是特彆重要。

而這項工藝真正開始大規模出現是在清代:清代皇帝對於玉器的迷戀大大超越前朝,特彆是那個乾隆皇帝對於玉器更是垂青有加!

簡直入迷!

乾隆在皇宮中不僅收藏有大量的傳世古玉,還令內務府造辦處、內廷如意館生產製作了大量的時玩玉器。

在用玉石雕琢成各類單獨器皿的同時,清宮內務造辦處還將玉雕技術與家具製作相結合,生產出一大批嵌玉家具。

這種工藝就是將玉雕飾件鑲嵌在家具上,這些嵌玉的家具一般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采用玉石材料雕琢成各種人物、圓璧、瑞獸、花鳥等圖案,鑲嵌在椅、凳、桌、案、盒、匣類家具的表麵。

比如在坐具的靠背扶手處、桌案類家具的束腰處、文具盒的蓋板處等鑲上精美的玉雕,起到點綴陪襯的作用。

這會張楠手裡的這個首飾箱就屬於這一類型的嵌玉家具,小型的那一種。

第二種則是嵌玉屏蔽類家具,比如嵌玉屏風。

上行下效,這種裝飾風格在乾隆年傳播得很快,不僅僅京城的王公貴族們喜好這類家具,全國各地都有類似的家具出現。

而到了清代中後期,廣zhou那邊也製作出類似的家具用於出口,不過那會用來出口的嵌玉家具數量還不是特彆大。

到了民國時期,玉器佩戴的人少了,結果能用於鑲嵌在家具上拿去出口的老玉數量多了,出口量增加不少。

而初解放那會外彙奇缺,這老玉佩更是三瓜不值倆棗的,加上大夥手裡也沒什麼錢,被文物商店什麼的一收購,很多就送去了工藝品廠和出口家具廠。

那會國內就根本沒幾人買玉器,不過外國人可沒華夏人的對玉的情結,單賣古玉沒人要呀?

怎麼辦?

那就乾脆當裝飾品,學習前人經驗,管你什麼時候的玉器,隻要鑲嵌得上去,全給鑲在那些出口用的小型木質家具上。

真是什麼都鑲嵌!張楠手裡的這個首飾箱,每層抽屜麵上都鑲著枚小玉環,各枚之間微微有所色差,仔細一看就是5枚老玉戒指!

這下花哨了,外國人也喜歡這花裡胡哨的風格——從香江一轉就能獲得寶貴的外彙,絕對的廢物利用!

對,那時候數量驚人的明清老玉,在很多人眼裡就是基本無用的廢物!

至於盒子上為什麼出現不同時期的玉佩?

那會的工藝品廠和文物商店可都是國營單位,絕對是有什麼用什麼。而另一邊的洋鬼子可搞不明白那些華夏玉器裡邊的寓意,好看就成,管你哪個年代、什麼質地的!

這邊工藝品廠也隻看裝飾效果,才不管你是明代的還是清末的,民國的也無所謂,能用就行。

可憐好好的老玉佩,就這麼成了裝飾品漂洋過海到了英國,幾十年功夫就輾轉到了舊貨市場,如今就值了個五十磅。

張楠估計這會在華夏,這幾枚玉佩加起來也能值個兩三百,不過不好碰到。

至於在文物商店裡,這價格估計比50英鎊還高出一大截!不過還真不能說那個攤主他不識貨、漏了東西,隻能怪英國人壓根就不好玉石這一口!

那人就是賣了個舊首飾箱而已,還賺了錢。至於這東西剛到英國時值多少磅?怎麼輾轉到了這裡…

這些問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今的英國人眼裡它就是個舊箱子!

管你什麼玉,人家就當裝飾品、漂亮的石頭——文化背景不一樣,還真不能說人家不識貨。

舊了就不要了,很正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