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五千萬(1 / 2)

華夏人喜歡玩華夏銀元,最多再藏幾個鷹洋、西班牙雙柱、站洋、坐洋什麼的,而且外國銀元在華夏的價格也不高。

這西方銀元和殖民地銀元,反而是在西方收藏屆受到追捧,還講究各種小版式:東西總是自己的好,崇洋媚外這玩意要不得,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人民都是這麼認為滴。

這一屋子應該都是沒有特意分開存放的麻袋,這讓張楠都懶得多檢查幾個看看:估計都是銀元,不然把東西搬進來的小鬼子應該會將麻袋在存放方式上做點區分。

華夏人自從開始有外國銀元流入開始就喜歡使用、儲存這種交易計算方便、保值的貨幣,還不用擔心含銀量——銀錠的含銀量可不能保證,用的時候還要稱重,很不方便,這東南亞的華人估計也有相同的愛好。

結果,最後便宜了小鬼子!

彆說黃金白銀,小鬼子是什麼金屬到要,隻要能作為戰略物資,在占領區一貫就是往死了的搜刮,礦產也是不計後果的掠奪性開采。

華夏人不僅喜歡黃金,也喜歡銀元,小鬼子當然不會放過。

看著如山一般的麻袋,張楠道:“狗日的小鬼子至少從華夏搶走了2.5億枚以上的銀元,這從東南亞搜刮的也真不少!”

“這都有幾千萬。”

聽道姐夫的話,張楠道:“一個銀元26.6至27克之間,這裡至少5000萬枚以上,甚至會有個6000萬枚。”

說到這,突然發現:好家夥,不算不知道,一算都把自己給嚇了一跳!

華夏流通的“袁大頭”也算數量多,都生產了十多年,總產量也就11億枚不到點的樣子。

在袁大頭鑄造前的1889-1914年,清朝政府自己鑄造的各種銀元的數量大概在2億至2.2億枚之間,輔助銀幣不算。

而在1914年至1928年的北洋政府時期,鑄造的各種銀元的數量大概在11-13億元,基本上都是“袁大頭”。

張楠看過資料,根據《北洋政府時期銀元鑄毀數目表》統計,至1928年各廠已鑄銀元(袁大頭)約為10.7億元,加上沒有銷毀的清末銀元,當時流通的華夏造銀元總數推算不會超過13億元。

到了國民-黨時期法幣改革前的1928至1935年,鑄造的各種銀元的數量大概在15-17億元之間,大部分是“六星小頭”和“船洋”。其中“船洋”數量要少些,1.5億枚不到點的樣子。

當時相關機構估計,外國銀幣在華夏參與流通的大約在一個億枚左右(數量明顯偏小,張楠估計10億枚還差不多。

不過到了1934年美國公布《白銀法案》,實行高價收購白銀政策,造成了華夏銀元大量外流:至1938年日-本封鎖華夏海上貿易為止,華夏累計出口白銀10億4450萬元,這個數字隻是正常的官方統計,還不包括日-本控製下的大量走私。

當時華夏流通領域銀元與銀錠的比例大約是8:1,絕大部分銀元和銀錠在這個事情被美國銷毀了,變成了美國的國家儲備。

等到1935年法幣改革時,國民-黨政府又回收了民間大約3億枚銀元,至1948年國民黨政府再次改革幣製時,估計國內尚存銀元5.5億元,發行“金圓券”時又回收銀元約20%。

1949年跑路的老蔣又帶走了大約3200萬枚銀元,這還不包括50萬高官、富豪的個人攜帶。

新中國建立後徹底禁止銀元流通,長時間內都是大量回收,有人說據銀行統計,累計回收了4.8億元。

這樣一算,在華夏能夠在收藏領域見到的銀元已經不足1億,可能在5000萬至8000萬之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