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貴而不貴(1 / 2)

瑞士銀行久負盛名,號稱世界保險箱。二戰期間,瑞士銀行不但以匿名賬戶的方式大量吸納猶太人的存款,更利用其中立國的身份與**德國進行過無數暗中交易。

二戰爆發前,許多猶太人在瑞士銀行都有大筆存款,後來這些人大多在德國的集中營裡慘遭殺害,其存款賬號和密碼也隨著他們一道化為灰燼。至於這些儲戶的後代們通常既不知道銀行的名稱,也不知道賬號。有些人僅僅知道他們的父親有財產並且常到瑞士去。

《銀行保密法》使存在瑞士銀行裡的財富像進了保險箱一般可靠。但是另一個問題隨即產生:如果儲戶在瑞士銀行以匿名方式存入一筆巨款,後來突然去世,生前既沒有交給銀行一份遺囑,臨終時也沒有機會把存款密碼告訴家裡人,那他的這筆存款就將永遠呆在瑞士銀行裡取不出來。

1989年,世界猶太人大會主席埃傑·布朗夫曼親自到伯爾尼同瑞士銀行協會(asb)交涉,此後asb確立了一套程序,通過在蘇黎世的一個中介機構查找銀行裡的無主財產,並要求其成員銀行提供財產清單。這次查找的結果令人驚訝,一共發現了775個無人認領的賬戶,存款總計3200萬美元世界猶太人大會事先做出的估計,卻是幾十億美元。然而,當這段醜聞被揭露出來後,猶太組織堅持要一次性賠償10億美元。但瑞士政府和銀行隻提議建立兩項基金,一項是1500萬瑞土法郎的大屠殺紀念基金,一項是70億法郎的團結基金。這兩項基金運作後所得利潤全部用於補償種族滅絕的受害者。

二戰期間**為自己瘋狂掠奪財富。據1945年英國當局的一份報告估計,**戰利品的總額大約在545億到5.5億美元之間,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46億美元。但這個數字隻包括**從被占領國家中央銀行的保險庫裡盜取的黃金,而被**掠奪的個人財產的確切數字則永遠是個謎。

為了掩人耳目,**把掠奪來的大部分黃金重新澆鑄成每塊近400盎司的金錠。

一部分藏在德國各地和帝國銀行,另一部分藏在其他一些中立國的銀行。而瑞士銀行正是大筆**黃金的理想保險箱。瑞士銀行通過隱匿這些來路不明的“**黃金”,在戰後著實發了一筆橫財。

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彙,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比如製造穿甲彈不可缺少的貴金屬鉻、提高坦克裝甲強度的鎢。1943年,**經濟部長馮克強調說:“如果失去瑞士這個外彙渠道,德國沒辦法把戰爭支撐到兩個月以上。”而帝國銀行副行長索性露骨地說:“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彙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

除去對公交易外,瑞士銀行還負責幫助**高官保存私人的產。二戰末期,**頭目們看出帝國覆亡在即,紛紛把搜刮來的不義之財轉移到瑞士銀行的保險庫裡,妄圖在戰後依賴瑞士《銀行保密法》的保護逃脫盟國的追繳。戰後人們偶然發現,希持勒的空軍元帥戈林、經濟部長馮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都在瑞士銀行開有匿名賬戶。

二戰結束前,瑞士人看到德國氣數已儘,就下令凍結了德國的賬戶。1945年瑞士與盟軍簽署協定清查所有德國財產,但瑞士堅持在對這筆黃金估價問題上保持獨立。由於1946年冷戰剛剛開始,盟國不但需要瑞士嚴守中立,更需要瑞士銀行幫助進行戰後重建工作,所以美國勸說英國和法國接受了瑞士的立場。結果瑞士最後向英、法、美歸還了6000萬美元,而按照盟軍事先的估計,瑞士銀行裡共存有大約5億多美元的**黃金。

“**黃金案”醜聞被全麵揭破後,瑞士銀行的聲譽受到極大影響:瑞士經過長期努力才在世界上建立起來的公正、人道的形象,已被完全玷汙。瑞士銀行資產管理業務出現萎縮,許多客戶紛紛抽走資金,一些大的退休資金和公共基金不再委托瑞士銀行操作。瑞士在與另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美國紐約的競爭中,從信譽和聲譽兩個方麵被打垮。

瑞士銀行不可信了,紐約也有可能卷入次貸危機而出現問題,放在自己的保險箱裡不安全,放在古靈閣的話就保險多了。

每次戰亂都會有很多錢下落不明,黃金和白銀在巫師和麻瓜之間是可以互通的,同樣古靈閣也和瑞士銀行一樣保持“中立”,按照巫師和妖精的停戰協定,沒有繼承者的金庫裡的黃金都會歸妖精所有。

西弗勒斯在阿爾巴尼亞的地堡裡也藏了一部分**金錠。

對魔藥教授來說掙錢根本就不費勁,韋斯萊家那麼窮是因為亞瑟的問題,他就是那種拿著魔法部發的那點死工資養家的人,偶爾利用職務之便乾點貪贓枉法的事。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她往往會選擇一個有本事的男人來當自己人生的伴侶。年輕時的西弗勒斯看起來一點都不穩定,按照普通人的想法,他不值得托付終身,他就是那種中長線潛力股,做短線的人沒那個耐心,根本就不會在意他,等“明白”過來的時候機會已經錯過了,再怎麼扼腕痛惜也隻能眼睜睜看著彆人賺翻了。

清朝前前後後共和五十多個國家簽訂了近二百個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對德、奧宣戰後,中國停止支付對這兩國的庚子賠款。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俄國的在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免除了俄國時期的所有戰爭掠奪,1924年5月,蘇聯宣布放棄庚子賠款。1924年底,美國政府宣布第二次退還庚子賠款,把餘下的所有對美賠款全數退還。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國都聲明退回賠款餘額,並訂立協議,充作辦理對華教育文化事業,或充作外國銀行營業費用和發行內債基金之用,直至賠款支付到1938年時終止,實際共支付賠款六億五千二百三十七萬兩白銀,各國總計實際退還金額折合一億零五百八十九萬三千美元。

東方文明和西方是截然不同的,停止西化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如果同質太嚴重就沒有多樣性,進而東西方文明沒有辦法各自取長補短了。

在貨幣史上,銀比金更早地充當本位貨幣,但在貨幣穩定性方麵,黃金遠勝於白銀,白銀很容易貶值,16世紀以前的數百年內,西歐的物價除了由於戰爭或歉收等原因發生短時的波動外一直是穩定的,在新大陸發現後大量白銀湧入歐洲造成通貨膨脹。

貴重金屬輸入歐洲,但是各項物資並未增加,加上人口增加,以致商品農產品產量不足,物價急劇上漲,尤其是糧食價格。

受到嚴重損害的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按傳統方式收取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地主,他們的實際收入因貨幣貶值而減少,陷於貧困破產;另一部分人是城鄉的雇傭工人,由於他們處於被雇用的地位,而國家為保護雇主的利益,一再頒布限製提高工資的法令,致使工資的增長幅度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幅度。

在價格革命中獲利最大的是商品生產的經營者,即手工工場主、資本主義農場主、按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農牧場的新貴族,還有繳納定額貨幣地租的富裕佃農。他們既能夠更廉價地購買勞動力,又有大量產品待價而沽。

對英法等國家來說,價格革命還有另一個作用,即初步理順了從自然經濟向商品經濟轉變時期的價格體係。因此,在英法等國內經濟體係能夠較順利地進行資本主義改造的國家裡,價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製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興起,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對西班牙來說就比較複雜了,工商業中的資本主義雖然也有所滋長,但封建結構仍相當頑強。麵對農產品的價格猛漲,封建貴族隻是一味加強封建剝削,城市中的行會繼續控製著手工業生產。這就造成西班牙國內工農業生產難以發展,所產糧食不足以養活本國居民,所產羊毛仍然大量輸往尼德蘭和意大利,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更加高於英國、法國、尼德蘭的同類產品,在市場上失去了競爭力。

加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稱霸歐洲的政策,將巨額財富用於軍事和政治活動;西班牙貴族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揮霍,這都造成從美洲殖民地運回的金銀很快就轉到其他國家的供貨者和債權人手中的局麵。

中國是一個缺少貴金屬的國家,白銀一直以來依賴日本進口,從1562年到江戶時代這漫長的400多年時間裡,位於日本島根縣大田市的石見銀礦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銀礦。日本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銀國,以至於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產自日本,日本也因此被明朝人稱呼為“銀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