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91(2 / 2)

之前張友歲、簡修文和劉康民他們和況葉通信的時候,也給況葉講過。

三人回城之後,從六七年的時候,其實當地的知青辦公室的工作人員, 就不時上門給幾人做思想工作。

希望動員他們這些自行回城的知青,回到農村“抓革命、促生產”。

但這期間局勢動蕩,加上回城的知青不少,誰也不願意再次回到農村。

這事就這麼僵持下來。

不過隨著局勢的變化,大量無業的青年集中在城市中, 不僅是經濟上的負擔,也社會治安的不安定因素,其中還有不少加入鬨革命的隊伍。

據張友歲的來信說, 錦城7月份的時候,再次改建了相關的辦公室, 為動員知識青年下鄉做準備。

劉康民那邊的時間雖然有些出入,但也有相關的辦公室變動。

而他們這些自行回城的知青, 再次被動員。麵對比之前強勢許多的動員小組,兩人知道情況不容許他們在拖延了。

兩人回城近兩年,因為局勢動蕩,加上工作崗位難尋,如今仍然沒有正式的崗位。

麵對這樣的局麵,下鄉是不得不麵對的事。

不過這次再次下鄉,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間,兩人經過一番周折,最終不再返回九隊,而是有了新的下鄉地址。

兩人來信告知這個消息,也是為了說一聲抱歉,也有些惋惜況葉當初沒和他們一起回城。

要是他也一起回去,現在能有更好的選擇。

張友歲和劉康民在第一次動員組上門後,就知道事情不容他們再拖延,最後主動聯係了相關的辦公室。

期間也托人周轉,最後兩人都換了一個下鄉的地址,他們新的下鄉地址就在各自家鄉的附近,也不是插隊下鄉,而是被分配到了當地農場。

對於兩人的抱歉,況葉其實並不覺得有什麼。

張友歲和劉康民的選擇是人之常態,畢竟遠離家鄉又是下鄉插隊,比起他們現在到家鄉附近農場,差彆實在太大。

況葉來到這個時代五年,也就做了五年的插隊知青。

這五年的時間,也足夠他了解下鄉知青間的區彆。

說實在的,這其中的差距,甚至可以和如今的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媲美。

就比如下放到城市郊區農場的知青,先不說離家不算遠,有些甚至能當天回家。

就說他們在農場的待遇,就比遠離家鄉還插隊的知青不在同一個水平上,至少農場的知青生活上的保障要好太多。

而且劉康民如今已經結婚,有了家庭,他目前的選擇才是最好的。

張友歲雖然比況葉小,但現在也有二十一,如果在回到九大隊,那麼他的婚姻必然會成為一個難題。

除了兩位友人信件中有下鄉的事,況家父母寄過來的信件,也說起這件事。

潭城也在今年下半年,開始籌備知青下鄉的工作,如今在陸陸續續的動員。

而況家小弟和小妹就在動員目標之中。

況家小弟,六六年高中畢業。如果沒有動蕩,按照政策的話,他六七年初應該就會被動員下鄉。

況家小妹目前十六歲,是六七年的初中畢業生。學業因為時局動蕩的原因,並沒有再繼續,也屬於需要動員的範疇。

況家父母給況葉來信,也是想參考一下他的意見。

對此,況葉在回信的時候倒是給了些建議。

結合劉康民和張友歲的選擇,他希望要是況家小弟和小妹都要下鄉的話,最好能在潭城附近的農場,雖然乾活是辛苦,但生活保障比起下鄉插隊好太多。

農場如果實在沒有名額的話,潭城郊區附近的生產大隊插隊也行,畢竟離得近,有什麼事家裡人也可以支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