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史詩大作(2 / 2)

首先是徐庶這個在諸葛亮之前輔佐劉備的人物,他甚至還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而這曹仁也是曹操手下極為有名的大將,或許武力值並不怎麼樣,但卻是像周瑜那種善於排兵布陣的帥才。

隻可惜徐庶因為母親問題,最終隻能“身在曹營心在漢”。

接著便是劉備的“三顧茅廬”還有隆中對,若是這個情節沒有的話。那又怎能凸顯出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相知?“三顧茅廬”在吳笛那個世界都成了經典成語了……

之後就是在長阪坡殺得七進七出,單騎救主的常山趙子龍,這位當年擊敗呂布的白袍小將再次出現,卻已經不是什麼小將了,而是達到了巔峰期的超一流武將。

最後就是圍繞著“赤壁之戰”所展開的最精彩情節,有諸葛亮為了聯吳的舌戰群儒,有周瑜與諸葛亮之間的琴音交流,有周瑜利用蔣乾使用的反間計,黃蓋的苦肉計,還有龐統的連環計,以及曹操在發動總攻前的橫槊賦詩——《短歌行》……

吳笛知道在這其中有許多與史實不符的情節,但是卻依然這樣寫了,因為她知道這樣寫才最精彩,三方之間的爾虞我詐讓人看了簡直拍案叫絕!

可以說,參與這場赤壁之戰的曹、劉、孫不愧是最終三足鼎立的國家,它們都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案!

哪怕是曹操,在敗退華容之後,麵對追兵所表現出來的豁達,也讓人覺得,不愧是曹操!

雖說這第四部《三國》係列是真正典型的史詩大作,將戰爭寫成了真正的藝術,但由於沒有一個主視角,使得它的銷量並不如第三部寫郭嘉的《三國》,然而它的口碑卻是四部《三國》中最好的!

喜歡看戰爭的大部分男性讀者,都覺得吳笛通過這一部,將古代的戰爭藝術完美地展現出來,而那些學院派的作家們,則認為吳笛給寫古代戰爭的作家們,立了一個真正的標杆!

還有一些特彆喜歡《建安風骨》中曹操那首“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短歌行》的讀者,在看到曹操的那首《短歌行》便是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出場的時候,都感覺非常契合應景,隻可惜最終曹操兵敗赤壁,否則便能真正一統天下了。

事實上,後來發生那樣悲慘的“五胡亂華”,除了晉朝奇葩以外,與之前連年的三國混戰也不無關係,那耗費了太多的民生。

吳笛最後還準備再寫兩部《三國》就徹底完結,完結後的番外短篇她也會寫,畢竟這可以讓整部《三國》更加飽滿,它是真正的史詩大作!

|d!μ*0*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