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章 “新生”(1 / 2)

《硬核係統讓我當大佬[七零]》全本免費閱讀

除了在係統中補課,孟秋又纏上了朱教授。

“是,目前的軍用發動機以SZ係列為主,咱們使用的這款就是SZ-7型柴油發動機,520馬力。”

朱教授大致介紹了一下SZ-7型發動機的構造。

“這款已經是目前功率最大的了。”

孟秋疑惑:“朱教授,不能使用增壓技術,來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嗎?”

朱教授問:“你是指哪種?”

孟秋道:“渦輪增壓。”

渦輪增壓技術確實是提高發動機功率的一大措施,引入增壓技術的發動機和普通發動機相比,功率可以提高40%甚至更多。

但是這種技術一般運用在飛機上,尤其是戰鬥機。

朱教授道:“渦輪增壓是利用發動機排除的廢氣作為動力,車輛的發動機與飛機的有所不同,轉速相對較低,排氣量不大,很可能會阻礙發動機的進氣,從而出現渦輪遲滯等一係列問題……”

朱教授說的問題孟秋知道,最開始渦輪增壓技術是用在飛機、火車、輪船等大型交通工具上麵,但在她前世,後來已經應用到了汽車上。

坦克也是其中一種。

幾天之後,孟秋又找上朱教授:“朱教授,您能幫我看看這個嗎?”

“這是什麼?這是你寫的?”

“嗯,是的。”

朱教授不欲打擊她,扶了扶眼鏡,看了起來。

高壓噴射、雙渦管、增壓中冷技術……

兩級渦輪增壓器?由兩個驅動壓力大小不同的渦輪增壓器構成,通過旁通閥調節機製控製……

朱教授坐直了身體,表情認真了起來。

發動機轉速較低時,旁通閥關閉,廢氣進入小渦輪,實現快速高效壓縮。發動機轉速提高後,由大渦輪承擔壓縮工作。從而使氣缸內進氣量增加……

良久,朱教授才看完手裡的報告。

“這是你寫的?”他又問了一遍,語氣與之前卻截然不同。如果說前麵隻是普通的疑問,現在就是堪稱驚異了。

他從眼鏡片後麵打量孟秋,像是第一次認識她一樣。

“老沈還教過你發動機上的事?”

“沒有……”

“那就是你通過這段時間學習想到

的?”

“朱教授,有沒有可能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朱教授想想,有這個可能,研究這方麵的,一提渦輪增壓發動機,第一反應就是那是飛機上用的,要想應用到車輛上,就會想到有各種難題。

而她正是因為半路出家,才沒有考慮那麼多,隻是想著為什麼不能用,怎麼樣才能用。

這大概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了!

朱教授越看孟秋越是欣賞了:“你是怎麼拜到你老師門下的?考不考慮換個老師?”

孟秋笑笑:“朱教授,我老師很好的。”

朱教授更想要這個學生了,怎麼就讓老沈先碰到了?在心裡第一千零一次罵老友。

“你這丫頭!走,咱們去找何教授去!”

在全動力組的共同努力下,應用了渦輪增壓技術後的新發動機出爐了,馬力足足達到了730匹,較原先的功率大大提升。

接下來,他們又進行了增壓匹配、參數調整等一係列實驗,同時也對結構進行了一定的改進。

原先為了滿足發動機長度小、體積小等要求,缸心距設計得比較小,這種設計會對曲軸箱、氣缸體造成一定的影響,同時還會導致活塞組工作困難、氣缸套與氣缸體的穴蝕。

現在用上了渦輪增壓技術,發動機已然縮小了,就不必再這樣了,可以再重新調整為更加合適的。調整之後,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也提高了其工作的可靠性。

最後的試驗結果甚至超出了他們對發動機這一項的原定目標。

何教授的臉上露出笑容,欣慰地拍了拍孟秋的肩膀。

朱教授道:“小孟秋呀,跟我走吧!發動機可是很多機器的心臟,咱們一起,去征服世界!”

孟秋提醒道:“老師會追殺您到天涯海角的。”

朱教授比劃了一個招式:“哼,我會怕他!”

見她不願意,朱教授滿心可惜,不過轉念一想,不想換老師,可以多一個嘛!他不介意當小孟的第二個老師。

反正老沈遠在天邊,誰主誰次還未必呢?

朱教授心懷鬼胎,臉上掛著狼外婆一般的微笑:“小孟啊,發動機方麵你了解得還不夠充分,要不要再跟著我學習學習?比如柴油機上可行,渦輪

增壓技術能不能運用到汽油機上?更甚者,飛機、輪船上的發動機又是什麼情況,想不想知道?”

孟秋猶豫了一下,沒忍住:“……想。”

她的一大缺點——好奇心太重。

朱教授挺起胸膛:“不才,這些我都略知。”

孟秋眼睛亮了。

何教授看不下去他逗孩子,說:“差不多行了。”

朱教授哈哈笑,讓孟秋把上次關於渦輪發動機的報告再整理整理。

孟秋撓頭:“還要再整理嗎?”

朱教授沒說要乾什麼,隻說:“這次實驗中你提到的那些想法,也可以加進去嘛。”

一段時間後,內部刊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關於渦輪增壓技術在柴油發動機上的應用。作者隱去了一些技術上的關鍵信息,但隻提到的部分,就讓不少人眼前一亮。

而作者欄正是“孟秋”兩個字。

有人想起來這個名字似乎似曾相識,翻出以前的某份報紙,果然在某個版麵找到了同樣的名字,隻不過那篇寫的是數控機床,而現在的這篇卻是關於發動機。

從數控機床到發動機,這個跨度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這兩個是一個人嗎?

有人說不是,證據就是所屬單位不一樣,一個是901所,另一個是101研究中心,可能就是恰好同名同姓。

也有人說是,從這兩篇文章的行文風格就能看出來,這明顯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兩種意見,各有支持者,少數知道真相的大概就是計算機所的同誌了,他們可是知道孟秋同誌被借調到了101研究中心參與項目!

計算機所的大佬們拿著報紙教育學生:“看看人家,微處理器、數控機床、發動機,小小年紀就頻頻出成果!”

被拿來與彆人家“孩子”對比的學生們:遠在天邊的孟秋同誌,你也太全麵了吧?還有什麼是你不會的嗎??

“阿嚏——”

孟秋揉了揉鼻子,旁邊的白教授關心道:“降溫了,還是要多穿幾件衣服。”

孟秋拉開衣角給她看,棉衣、馬甲、毛衣、毛衣、襯衣……她都快裹成球了。北方和南方的冬天真是相差太多了。

“還好我們的實驗完成得早,要不然我都操作不了了。”孟秋

伸出手,白教授驚了一下:“你手怎麼凍成這樣?”

原本纖細的手指頭都成蘿卜頭了,看著就讓人心疼。

孟秋撓了撓手上紅腫的部分:“太冷了……”

溫度太低,在屋裡忍不住抱著鹽水瓶,工作的時候不好戴手套,冷熱交替,就長凍瘡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