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赫茲和愛因斯坦(下)(2 / 2)

非洲建國記 詭術木偶 2983 字 4個月前

赫茲是個保守派學者,他對於“以太”理論是十分熱衷的,他在證明麥克斯韋方程組的時候,就率先假定了“以太”的存在。

石錦堂笑了笑,“赫茲博士我們隻是在單純的討論問題,1879年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注1)已經足夠證明‘以太’是不存在的。”

若去掉以太,計算起來會簡單許多。

“哦,亨利勳爵,你?“

這個理論從理論與實踐上證明光就是一定頻率範圍內的電磁波,從而統一了光的波動理論與電磁理論。

“在我看來‘以太’是存在的……”

以太的學說也大大發展:波的傳播需要媒質,光在真空中傳播的媒質就是以太,也叫“光以太”。

是以當他用麥克斯韋理論描述電磁波現象時,發現將“以太”引入,計算非常繁瑣複雜。

牛頓認為:發光體發射出的是以直線運動的微粒粒子流,粒子流衝擊視網膜就引起視覺。

石侯爺的話直接讓赫茲和愛因斯坦都愣住了。

18世紀牛頓的“微粒說”占了上風,19世紀,光是波動說占了絕對優勢。

“以太”不僅是光波的載體,也成了電磁場的載體。

但他仍舊沒有拋棄“以太”,因為“以太”理論太重要了。

按照麥克斯韋理論,真空中電磁波的速度,也就是光的速度是一個恒量。

然而按照牛頓力學的速度加法原理,不同慣性係的光速不同。

“例如,兩輛汽車,一輛向你駛近一輛駛離。

伱看到前一輛車的燈向你靠近,後一輛車的燈遠離。

向你駛來的車將發出速度大於c(假定光速恒定)的光,即前車發出的光的速度=光速+車速;

而駛離車發出的光的速度小於c,即後車發出的光的速度=光速-車速。

但按照麥克斯韋理論,這兩種光的速度相同。

<div class="tentadv">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