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東三巷(2 / 2)

其實那些人到時候會到專門的收容所去臨時躲避台風,可老李頭也看出來賀綏似乎對這方麵沒什麼認知。

為了讓賀綏同意,這老實巴交的老頭兒也耍了點小聰明,故意隱瞞了沒有說。

賀綏一聽也是恍然想起了還有這麼一樁事,果然猶豫了。

如今正是七月下旬,八月是台風季,海市雖然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所以台風很少滯留,卻難免被台風尾巴掃到,偶爾也有些年份裡有台風無視凹口海岸的地形阻撓成功上岸作客海市,賀綏不敢確定在短時間內能否找到一個能夠遮風擋雨且穩固的住處。

雖然有一身本事,可賀綏卻不相信自己的財運,因為他壓根兒就沒有這玩意兒。

老李頭低聲跟小海說了一句話,原本正在扭著頭東張西望看人跳舞的小海頓時眼睛一亮,扭頭看向賀綏咧嘴一笑,丟開了爺爺的手改去拽了賀綏的衣擺,“哥哥,走,回家!”

這話估計是他爺爺經常跟他說,所以小海十分難得的把這句話說得很是清晰順暢。

爺爺說,要請哥哥去家裡陪小海一起吃飯睡覺,一直都是一個人吃飯睡覺的小海頓時就興奮起來,拽著賀綏不肯撒手,邊說還邊迫不及待的拽著賀綏要走,這是急著把人給帶到自己家裡呢。

賀綏被小海一拽,再對上小海那雙跟裝滿小星星的眼睛,這才略有些猶豫的點了點頭。

見狀,老李頭跟小海都很高興,老李頭也不撿垃圾了,拉了孫子引著賀綏,三人一起踏著路燈的光走了約莫二十分鐘,彎彎繞繞拐出了高樓林立的街道。

走了兩條小馬路,入得一個寬敞的巷口,站在巷口下麵抬頭一看,頭頂鐵質的巷口牌子已經鐵跡斑斑,隱約能看見“東三巷”三個字兒,這就是這條弄堂在外麵的名稱了。

入了巷口,周圍的建築隻兩三層樓,有的樓頂倒是有大膽的或者有關係的房東又加蓋了頂棚,專門用來租賃給外地來打工的人住。

老李頭這回沒走後巷,走的前巷,巷子兩邊有很多做買賣的店鋪,路邊還有趁著夜色出來擺地攤的,老李頭讓賀綏幫忙牽著小海,自己笑著上了台階到一家煙酒鋪裡跟一個老板打了招呼,湊近說了幾句話。

那中年老板十分豪爽的笑了笑,拍了拍老李頭的肩膀,然後低頭從胸前掛著的破舊女式小掛包裡摸出一張紅鈔票塞給老李頭。

老李頭借到了錢,這才回來,帶著賀綏他們倆到旁邊一家蔬菜水果店裡佝僂著身子挑選了一些菜。

猶豫了一下老李頭又買了一兜水果,都是應季的,這個更便宜。

不過即便是便宜的水果,在如今的老李頭看來也是難得的奢侈了,平時老李頭就隻舍得給孫子買一兩個果子,這回買一兜,那相熟的女老板都有些驚訝。

“李老頭兒,今天在外麵撿了錢不成?”

老李頭笑了笑,隻擺手說家裡有客人。

買了菜又買了肉,家裡還有幾個雞蛋,經過一個衣服攤的時候老李頭又買了內褲背心大褲衩,大褲衩是純色的,老李頭覺得賀綏那性子應該不會喜歡花色的。

賀綏兩手空空,一看就知道沒換洗衣服,雖然錢花出去心疼,可想想是報答賀綏的,老李頭又花得高興。

賀綏注意到了衣服的大小,一看就知道這是給他買的,心裡倒是被老李頭這種行為弄得暖烘烘的,除此之外還有點彆扭。

賀綏還沒被人這麼親近的對待過呢,便是當初對他最好的師傅,也因著那頑童似的性子,照顧起還是小豆丁的賀綏也是馬馬虎虎的。

賀綏能健康長大且形成嚴肅認真的性子,不得不說是十分神奇了,可能也是因為師傅不管事兒,小時候賀綏就不得不擔負起照顧兩人以及道觀的責任。

至於轉世後的賀綏,更彆說了,基本就是沒人疼沒人愛,便是保姆也曾欺負“賀綏”憨傻,偷偷拿了“賀綏”的東西回家給自己孩子吃用。

雖然這條街擁擠且嘈雜,環境也談不上好,老李頭買的那些東西更是粗糙得很,可賀綏感受到了這老頭兒對他的貼心跟照顧,旁邊被自己牽著手的小海也在人群中安靜乖巧的跟在賀綏身側,一邊十分依賴的緊緊挨著賀綏一邊睜著眼興致勃勃的到處張望著。

老李頭買足了東西,三人擠過了街道,最後從兩棟樓房中間的夾到裡繞到了後麵,這才進了樓道。

老李頭跟小海住的是三樓,樓頂還有一層在陽台上搭建的棚屋,房子是那種老式的,走廊都在外麵那種,各家各戶一個門,裡麵就一室一廳。

廁所在走廊儘頭,是公用的,水龍頭以及天然氣倒是每戶都通上了。

比起其他的,天然氣顯然更實惠,當初老李頭租房子的時候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仔仔細細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才願意每個月多出了幾十塊錢租了這裡的房子,畢竟用電或者煤氣罐做飯炒菜的話,一年積攢下來要多花一千多。

( <':'></a>)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