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心靈境界的三種狀態(1 / 2)

清歡說能體會小舞的心境,並非謊言,而是真的。

他不也如此?

突然穿越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曾經熟悉的一切都已經遠離,難免會有所惶恐,內心渴望尋求一個寄托。

清歡的寄托,就是用曾經世界的理論,來驗證這個世界的修行。

特彆是現如今,清歡最期盼的就是有一個同樣熟悉前世理論的人,來跟他相互探討。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完全憑自己亂猜……所以他很多理論知識都願意講給藍銀聽,何嘗不是這種小心思作怪?

……

“人體三寶“精氣神”中的“神”,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一種說法,《道德經》原本叫《德道經》,《道德經》是哲學著作,《德道經》是修行法門……”

“清歡,《道德經》是什麼?”藍銀撐著下巴,疑惑道。

清歡與其說是講解,不如說是自語,隻是擺擺手,沒有解釋,繼續道:“眾妙之門,既然叫“門”,那麼從“神”入手,應該更容易一些。

清歡沉思著,手中的筆點在紙上,許久之後,寫下了一個“忘”字,道:“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藍銀好奇的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清歡解釋道:“就是忘卻自己的形體,拋棄一切外界感官,擺脫形體跟思想的束縛,達到“物我兩忘”,隻留下三寶中的“神”,這樣就能感悟到自己的“神”了。

當然,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但實際操作卻很困難,當初我嘗試了無數次,最終還是沒有達到“離形去知”的地步,隻能折中創造出了“小草觀想法”,讓藍銀草成為“形”,藍銀草發展的方向成為“知”……隻能算“改形換知”吧。”

藍銀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清歡又寫下了一個“空”字,道:“色、受、想、行、識,指的是身體,感官,想法,行動,念頭,這五者積聚成一個人的全部,又稱“五蘊”。

如果五蘊皆空,那整個人都沒了,自然能度一切苦厄……

有人認為,物質維度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構成,舍棄這四種元素,就能舍棄物質維度,進入精神維度,我的“四大皆空”法,就是以此,機緣巧合下創造出來的。”

藍銀好奇的道:“那你怎麼不修煉這個,而是修煉折中的“觀想法”呢?”

清歡笑著道:“忘,一切都還存在,隻是被遺忘了,而“空”,則一切都不存在,都是虛幻的,如果是你,你選哪個?”

藍銀思索了一陣,勉強理解了清歡的意思,道:“我還要長成藍銀樹呢,我肯定選“忘”啊。”

清歡大笑,道:“對,就是這個意思,我也舍不下身體上的衣食住行,情感上的喜怒哀樂,怎麼能“空”呢?”

笑著,清歡最後寫下一個“定”字,又在這個字上圈了一下,道:“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猛虎趨於後而心不驚,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能定住身心。

心定住了,就能保持平靜,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心平靜了,無論是身外還是心內,一切乾擾都不能興起水麵絲毫的漣漪,隻會映照在心中!

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

決定了,我的“小草煉神法”,以後就走“定”這條路!”

藍銀撓撓頭,道:“忘,空,定,忘是遺忘一切,空是舍棄一切,定是接受一切,對嗎?”

清歡比了個大拇指,道:“聰明!這就是心靈境界下的三種狀態!修煉到七十級後,武魂真身下,我就是武魂,我就是藍銀草,我就是藍銀草發展成藍銀樹的全部過程。

所以我創造的“小草煉神法”,已經不足以讓我繼續專注“神”的修煉了,想要創造出後續法門,就必須選擇其中一種狀態。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從“神”開始入門,繼而拓展到“氣”,“精”!”

藍銀困惑的撓撓頭,道:““忘”跟“空”好理解,忽略掉一切乾擾,專注精神世界,但“定”……既然要接受一切,又怎麼能專注精神世界呢?”

清歡想了想,突然問道:“武魂殿的海棠花,開的漂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