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出關(1 / 2)

最早的中醫,提出了“魂魄”一說。

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既殊,魂魄各異。

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

附形之靈者,謂初生之時,耳目心識、手足運動、啼呼為聲,此則魄之靈也。附所氣之神者,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此則附氣之神。

人在胎中,誕生了一縷靈光,也叫“胎光”,道家稱呼為“先天一炁”,如果沒有“胎光”,胎兒其實就是一團毫無意義的肉球,隻是因為有了“胎光”,胎兒才被稱為胎兒。

所以這個“胎光”,也就是“三魂七魄”中的“天魂”,當然,也可以叫做“原神”或“元神”,最原初的神靈。

當胎兒出生,睜開了眼睛,看到了光明,有了自己的天性,來到了天地間,融入了天地間,“胎光”便衍生出了“爽靈”,也就是三魂七魄中的“地魂”。

胎兒稱為嬰兒,在成長中,在於人的相處中,形成了自己的觀念,懂得了各種情感,於是繼“爽靈”後,又衍生出了“幽精”,也叫“人魂”。

天魂胎光,是一個人的最初始,是開天的盤古,是無中生有的“有”,是道生一的“一”……所以這先天一炁,是所有修行者的根本,也是最終訴求。

地魂爽靈,“爽”意指明亮,而靈,其實是靈,下麵一個巫,意指溝通天地,人之所以能存在於天地,就在於“爽靈”,爽靈不被蒙蔽,人能與天地通。

隻是後天各種各樣的思維,欲望,私心,雜念,讓人的“爽靈”不斷被蒙蔽,所以道家才倡導回歸質樸,摒棄欲望雜念,讓“爽靈”閃耀。

如果說地魂爽靈是人與天地的關係,那人魂幽精,則是人與人的關係。

幽精的衍生,讓人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懂得了愛恨惡欲,喜怒哀樂等等情感!

所以修行,就需要克製自身的情感,讓“幽精”沉積下去,如此才能讓“爽靈”閃耀。

爽靈閃耀了,才有機會觸摸那先天一炁的“胎光”。

而在天地人三魂之外,還衍生出了七魄。

屍狗,人對外界的感應,臭肺,人通過呼吸與外界聯係,伏矢,人在外界的影響下潛藏自身。

這又分彆對應了神,氣,精……

吞賊、非毒、除穢,這三魄讓人體能夠保持自我的純淨,不管是肉體還是精神。

雀陰,就是人的繁衍了。

以上隻是中醫的角度。

除此之外,《黃帝內經》中還有所謂的“營氣”,“衛氣”,“血氣”之說,可惜清歡不記得了。

如果有機會,他真想很想補充上這部份知識。

正如清歡跟古,魂二人交流的那樣,從多角度感悟,感悟的方向越多,就越接近真相!

也就越接近修行的本質!

……

盲人摸象,不同的盲人,摸到的象是不一樣的,但所有盲人摸到的總結起來,就是最接近象本體的。

清歡花了三年時間,將他自創的“大品丹決”完完整整的運行了一遍。

之後又從自己的記憶中,挖掘出所有修行理念,彼此對照,去蕪存菁,推陳出新,最終花了一年時間將這部包羅萬象的功法徹底完善。

之後再由功法,反推異火的二十二種先天屬性……

在這段時間內,烏鴉也沒閒著,繼“玄黃炎”之後,又尋回了“陰陽雙炎”。

一黑一白兩種顏色的火焰纏繞在一起,就猶如陰陽雙魚一般遊動……

大品丹決功法,異火,相互印證下,清歡對修行的理解,越發的深刻。

異火,讓清歡“見天地”的過程異常的順利,混沌之火的成長就不必說了,清歡自身的境界,也一躍千裡,真應了那句話:功到深處,神通自現。

感悟到了,修為自然而然的提升,壓都壓不住。

藥塵單憑靈魂體,就能發揮鬥宗層次的戰力,而按照古魂二人所說,天境的靈魂,能發揮出相當於四星鬥聖的實力。

如今的清歡,能感覺到自己的靈魂,隻要一個契機,就能突破下一個境界,所以目前應該算是天境大圓滿了。

具體戰力相當於什麼層次,他也說不清。

……

雅妃進入被碧藍後,下意識的看向頭頂,碧藍的天空中沒有太陽。

明明看到那隻烏鴉回來的……雅妃美目一亮,立刻明白,是清歡醒了!

而此刻,彩鱗跟小醫仙都不在……

等雅妃反應過來,她已經站在清歡閉關之處的門口了,當下深吸一口氣,推門而入。

眼前的一幕,頓時讓雅妃愣住了。

蒲團上,清歡盤膝而坐,閉目凝神,呼吸若有若無,這幅樣子雅妃已經習慣了。

但此時在另一邊,又有一個清歡,正用手指逗弄著烏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