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班行討賊,其實就是按照為官的次序隨軍出征,這也是禁軍武官最常見的升遷之路,禁軍雖然很少有打仗的機會,但禁軍中的將官時不時會被派出去隨後出征,雖然不是真正的獨領一軍,但卻可以分來不少的功勞,日後升遷自然也更快,事實上曆史上的楊文廣就是靠著平定陝西各地的叛亂而得到的升遷。
“哪有那麼容易,禁軍中到處都是被各家塞進去的人,如果按照排資論輩,以文廣的年紀,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有有領軍的機會,他這個人素有大誌,當年就想去邊軍中任職,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還是隻能去了禁軍,這些年他在禁軍中也不得誌,去年他特意找到我,無論如何都要來武學,我看在他父親的麵子上也不好拒絕,於是隻能答應了下來。”曹瑋最後再次歎了口氣道。
楊文廣算是曹瑋的子侄輩,當初楊延昭在世時,兩人的交情也相當不錯,畢竟英雄重英雄,甚至在河北時,兩人還曾經互相配合攻打過遼軍,可惜楊延昭比他大十幾歲,在大中祥符年間就去世了。
李璋聽到這裡也點了點頭,將門其實本來可以做為一個武將集團與文官集團相抗衡,但可惜將門卻不爭氣,內部也是一盤散沙,早就被文官集團打壓的不成樣子,楊文廣這種名將之後也的確不容易進到邊軍中,比如呼延家這幫子猛將,如果不是李璋,呼延守信現在也隻能在禁軍中混個小官職。
“說起來文廣也真是夠拚的,為了早日進到軍中,連臉麵都不要了,三十多歲的人了,卻還和一幫剛成年的孩子一起操練,而且日後進到軍中也要從底層將官開始做起,不過我相信以他的才能,隻要有仗打,日後肯定可以快速崛起為軍中名將!”曹瑋這時再次開口道。
他是看著楊文廣長大的,所以對楊廣的本事也極為讚賞,如果不是造化弄人,現在楊文廣早就應該成為軍中的中高層將領,至少不會比他的兒子曹俁差。
李璋也十分讚同曹瑋的話,因為據他所知,楊文廣之所以能夠出頭,據說還是受到範仲淹的賞識,可惜當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而且當時大宋與西夏議和,他也失去了獲得軍功的機會。
直到後來隨狄青平定儂智高的叛亂,這才徹底出頭,那時的楊文廣已經五十多歲,對於一個將軍來說,早已經錯失了最黃金的歲月,而在他七十五歲時,還駐紮在河北與遼軍交戰,而且還向朝廷獻陣圖及奪取幽燕地區的策略,可惜沒等朝廷的回複,他就在當年去世了。
想到上麵這些,李璋也不由得暗歎一聲,楊家祖孫三代與遼國征戰,楊老令公被俘不屈絕食而死,楊六郎更是多次打敗遼軍,他駐守的遂城甚至被遼人稱為“鐵遂城”,楊文廣努力一生,到死都還想著收複燕雲,可謂是滿門忠烈,如果大宋的將軍都像他們這樣,哪裡還用得著擔心遼國?
“對了,說起文廣,我打算把他調到第一期的學員中,讓他明年早點去軍中,畢竟他家傳的武藝兵法都十分精通,甚至有些教官都比不上他,呆在這裡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早點去軍中曆練一下,你覺得如何?”曹瑋這時忽然又想到一件事,當下征求了一下李璋的意見道。
“我沒意見!”李璋當即表態道,像楊文廣這種人才,呆在武學的確是在浪費時間,聽曹瑋的意思,估計他這些年在禁軍中乾的十分憋屈,不過想想也正常,禁軍中大都是混吃等死的人,楊文廣這種心有大誌的人進去自然會顯得格格不入。
看到李璋同意,曹瑋也十分高興,當下拉著他又聊了一些閒話,比如他知道李璋新添一女,所以也問了一下李璋家中的情況,李璋這時剛好準備了一份滿月酒的請帖送給曹瑋,這讓曹瑋也十分高興的接了下來。
下午的時候,曹瑋召集武學中的重要人員來自己這裡開會,順便也把李璋介紹給眾人,那些武學的老人都認識李璋,這時也紛紛打招呼,新來的教員也都聽說過他,而且現在李璋官複原職,本來就是武學中的二把手,所以他的上任也十分順利。
本來曹瑋還想召開一次武學的全員大會,讓學員們也都認識一下李璋這位學監,但李璋卻覺得沒必要搞這些,所以就婉拒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他也天天家裡、武學兩頭跑,特彆是武學,規模大了幾倍,人數也多了,事情自然也更加繁雜,他剛接手有些地方還是不太熟悉,所以自然需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去了解。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璋也很快熟悉了手中的事務,畢竟他以前就是學監,所以適應的也很快,然而就在這天,李璋起床後正準備去武學,卻忽然接到一個震動天下的消息:劉娥重病!